去年5月疫情爆發,全國升級為三級警戒,生活行為模式也隨之改變,許多人面對疫情感到恐慌,對於原本就有精神疾病的患者來說,造成更大的壓力,甚至是穩定服藥的精神病患者,可能因為疫情無法回醫院拿藥,發病的風險也大幅增加。此外,疫情期間在家的時間變長,對家中有精神疾病或身障者的「家庭照顧者」來說,也造成很大的壓力。

榮獲第58屆金馬獎「最佳劇情片」的《瀑布》,就是在演單親家庭中,如何面對親人罹患「思覺失調症」,也反映疫情當下許多家庭可能面臨的問題。疫情期間,民眾天天關在家中,還有減薪、失業的精神壓力,出現人生及環境的重大轉變,而無法適應,精神病患者也因此增加。

三總北投分院精神科主任醫生楊蕙年分享,電影中導演呈現思覺失調症的病狀,從主角的衣著到整個人的表情肢體動作等,漸漸產生落差。她說,精神病狀發作,通常不只是單一的壓力事件或創傷因素而造成,可能是多種因素導致生病。

此外,季節轉換天氣改變,也可能讓病患更容易發病,楊蕙年建議,用藥和多運動可以舒緩情緒,但唯一的辦法是觀察他們生活的改變,最重要的是去了解他們;北市立聯合醫院臨床心理師周庭筠也指出,精神病患者的家人和照顧者必須去了解、相信他們,很多情況患者所說的話不一定都是錯的,他們所說的都有意涵。

另外,疫情三級警戒下,學生遠距教學、居家辦公、長照機構禁止訪視,民眾減少不必要的外出,在家庭內成員互動及相處時間也比疫情警戒前長,都可能讓暴力風險升高,也可能引發「思覺失調症」的暴力情況。

#思覺失調症 #家庭 #壓力 #改變 #暴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