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月25日在大溪蘇家莊園美術館有場別開生面,又充滿田園風格的大型個人畫展「潘蓬彬:再現田園詩情」。藝術往往是反應人類文明的鏡子,隨著世界的發展驟變,藝術家們就會對應出引領時代趨勢的作品,但有趣的是有部分藝術家經常反其道而行,形成特有的繪畫風格。以近現代來看,19世紀工業革命後在法國有一批畫家反而遠離城市,來到巴比松的鄉間生活、作畫。他們就是崇尚大自然的巴比松畫派,不僅出現米勒、柯洛、盧梭等巨擘,更影響後來的印象派。
在疫情下尋找初心
潘蓬彬表示,20世紀的現代主義,產生許多新興畫派。如:野獸派、立體派、未來主義、超現實主義、表現主義…等。台灣也跟風了世界的潮流,在當時產生很多前衛團體及畫家。但是1970年代,台灣因在國際上外交挫敗以及鄉土文學運動,又傳入美國結合超寫實主義採用照片作畫的新技法,加上安德魯魏斯「懷鄉寫實風」樸實精細風格的影響,畫台灣往昔農村社會的鄉土寫實風開始大大盛行。有別於現代主義流行風的鄉土寫實美術,在台灣發展、茁壯及深化,算來迄今已逾50年之久。
潘蓬彬說,2020年開始全球遭逢Covid-19疫情,是一切都被取消的一年。藝術活動亦在這波鉅變下,一切休止…。藝術何去何從?過去是大哉問!紛紛擾擾下,很難找出個好答案。但這一次因疫情的衝擊,社會、經濟、民生及國際關係等的影響,屬性雖有差異,但絕不亞於1970年代。當年畫家們紛紛加入描寫「在農村轉型中瀕臨消失的鄉土景致」,是為了一時風尚,其實也是在尋找一份歸屬感,但太過消沉傷感。這一次,也正是讓藝術家重新尋找「初心」的好時刻。思考,該畫怎樣的畫?
實體與畫作相輝映
美好的幻想,是成就畫家尋找理想題材的動力。本次畫展主題《再現田園詩情》,就是以萬坪土地,實景打造阿卡迪亞+桃花源的「蘇家莊園」,內容有結合南法莊園的風格,以及融合唐詩宋詞意境設計出來十二處景觀。展出30件作品,共三個創作區塊,分別是:寶地育珍禽、南法莊園安可、及詩情映庭院。
藩蓬彬認為,藝術一定是永恆的、藝術一定可以經典,當所有東西都在動態中,只有藝術能夠把這些最美好的片段留下來,所以透過他的畫筆留下「蘇家莊園」的田園風情。但也可以說大破大立後的《再現田園詩情》系列作品,應是藩蓬彬繪畫生涯至今最具生命力與強烈自我表現的登峰作品。對田園風情有興趣的民眾不妨走趟蘇家莊園88美術館(桃園市大溪區復興路一段1037號,每周四~周日開館)欣賞難得一見實體與畫作相輝映的田園風光。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