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國際油價飆漲,為反映能源成本電價恐調漲,林伯豐指出,目前台灣電價是比較便宜的,企業界要求的是合理的電價、穩定的供電,比較令人擔心的是會缺電、停電,如果調漲3%,政府能保證沒有缺電疑慮,可以穩定供電,不要讓企業蒙受生產線上損失,且讓企業界知道未來是否持續再漲,那麼企業界願意接受,也慎重期待政府能做到。

建大工業董事長楊啟仁坦言,電價上漲對營運成本會有影響,但建大的產品是行銷國際,因此能源價格調漲部分可以吸收或轉價到市場去,對建大而言,反而是海運費飆高「對我們的影響是比較大的。」

對電價調漲,許舒博想要問政府,調幅多少是可有效且不會讓物價成長太高,什麼情況下影響最少,是大家可以接受的?他說,若影響太大,「就沒有辦法接受。」因為物價只要上漲就回不來,最痛苦的會是基層老百姓。

許舒博指出,即使要反映能源價格,也要看國內通膨承受度,若調幅不足以反映能源價格上揚,在稅收超收下,應由政府稅收補貼,政府不能將因俄烏戰爭造成的短期能源價格上漲責任,推給老百姓承受。

中小企業總會理事長李育家則指出,電價會帶動物價的波動,物價上揚,就有通膨問題,政府在反映能源價格上,應考慮物價的穩定,如果電價不能不漲,調幅必須要慎重,以避免通膨擴大。

#承受 #調漲 #企業 #缺電 #通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