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至聯準會(Fed)展開緊縮及俄烏戰爭衝擊,引發風險性資產震盪劇烈,生技醫療族群表現亦難倖免,但年初以來的修正,使評價面更趨合理,鑒於醫療產業發展日新月異,結合科技創新題材,主管機關新藥核准態度積極,加上接下來陸續有多場重要醫學年會登場,可望增添題材優勢,生技基金中長期表現仍不看淡。
群益全球關鍵生技基金經理人蔡詠裕表示,金融市場動盪加劇,資金轉向具防禦性且持續避險狀態,隨著市場已反應今年Fed升息,待俄烏情勢趨緩,股市表現料逐步回穩。醫療保健類股儘管短期隨市場不確定性而承壓,但長期向上趨勢仍未改變,尤其評價面便宜,及部分資金轉向製藥價值股,作為風險分散配置,後市表現仍可期待。
台新智慧生活基金經理人蘇聖峰認為,全球高齡化及疫情擴散,生技產業需求有增無減,去年以來生技產業表現較其他產業更具韌性。高盛預估,醫療股2019至2022年每股盈餘的年複合成長率,都有一成的實力,領先其他產業,尤其疫情對遠程醫療服務的需求更持續上升。
根據研究機構Statista統計,全球遠程醫療市場規模增長,從2015年的181億美元,2019年來至305億美元,預估2020年增至355億美元,2021年再擴大到412億美元。看好遠端、數據庫、AI分析,以預防、檢測及監控取代傳統治療為主的生態系,產業成長性確立,建議優先布局區域發展利基與併購題材股。
蔡詠裕指出,今年來FDA新藥核准速度積極,近兩年新創生技IPO及併購熱絡,上半年多場重量級醫療生技年會將登場,相關臨床成果與商機議題有望釋出,題材面上不虞匱乏。加上人口老化趨勢,對藥品及醫療服務需求持續增長,創新療法及醫材發展日益精進,皆有助於吸引市場資金曝光,中長期投資前景可期。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