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經濟研究院1日發布數據顯示,2022年3月台灣採購經理人指數PMI為57.8,雖連續21個月呈現擴張,但3月指數回跌1.0個百分點,主要來自新增訂單與生產指數的擴張速度趨緩。中經院認為,「這不是非常正面的訊息」,恐示警供應鏈將轉由需求端全面主導。

中華經濟研究院長張傳章指出,俄烏戰事、原物料價格激烈震盪,已快速擴散,影響到台灣製造業的經營與景氣判斷,滿手訂單的廠商被迫縮手觀望,不急於出貨了。從半年報廠商調查也可看出,業者今年更關注庫存成本、採購價格,這些攸關企業利潤,而不是接單或出貨狀況。部分經理人憂心地緣政治因素推升原物料價格,致使成本攀升,對未來六個月展望指數,3月的調查結果回跌4.2個百分點至60.9。

3月台灣PMI的五項組成指標中,新增訂單、生產、人力僱用與存貨擴張,供應商交貨時間上升。其中,經季調後之新增訂單指數回跌6.2個百分點至52.4,為2020年7月以來最慢擴張速度。經季調後的生產指數亦回跌4.3個百分點至55.2,連續兩個月呈現擴張。六大產業全數回報PMI擴張,除了交通工具產業,其餘五個產業PMI均在60以上。

中研院經濟所研究員簡錦漢分析,台灣PMI看起來很穩健,但俄烏戰事影響尚未反映在3月PMI上,戰事導致原物價格上漲,會影響消費者購買力,加上蘋果傳出砍單,看起來「景氣有鬆動」,應是需求端導致製造生產放緩。

中華經濟研究院助研究員陳馨蕙以電子暨光學產業為例,整體台灣PMI受訪廠商中占比50%,未經季調的電子暨光學產業PMI指數,自2021年12月起,連續三個月擴張速度趨緩,3月雖然指數回升8.4個百分點至62.8,從未來六個月展望指數來看,3月指數回跌5.0個百分點至61.8,結束先前的連續20個月擴張,影響非常大。

陳馨蕙指出,電子暨光學產業主力在出口市場,去年供應鏈嚴重緊張,廠商搶料、搶櫃,近期戰事導致部分原料價格天天在變、波動度又大,廠商在安全庫存滿載下,沒有意願繼續搶料,再加上客戶端擺出「下單,但不急著出貨」的態勢,廠商縮手十分明顯。總結來看,還是零售需求端在放緩,美國政府失業金補助結束,高通膨使得消費者需求往下走。

#台灣PMI #戰事 #廠商 #新增訂單 #擴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