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院長蘇貞昌為化解台鐵基層疑慮,喊話公司化後薪資福利不損失一絲一毫。然而,有學者示警,公司化除了經營型態轉變,更重要的是處理債務與結算年資,才能避免政治力介入,真的以企業方式經營;若強調現任員工服務年資、退休等勞動條件維持不變,恐難改變既有組織文化。
根據台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教授林淑馨,提交給立法院法制局的評估報告書面審查意見指出,台鐵公司化後,除了經營型態由政府機構移轉為國營企業型式,更重要的應該是處理債務與結算員工年資,並清楚規畫民營化時程。如此一來,新的事業體才能避免政治力介入,真的以企業方式來經營。
林淑馨指出,以現階段改革方式來看,強調現任員工均轉調台鐵公司,不得因公司成立而裁員,且服務年資、退休等勞動條件均予以維持。然而,在勞動條件均被保障的前提下,恐難改變台鐵既有組織文化,當然,各界所期待的企業化精神能否實現,就較為保留。
國民黨籍立院交通委員會召委洪孟楷表示,政院版台鐵公司化條例草案,都是參照港務、機場公司當年推動公司化為範本,但這兩間公司目標是跟國際接軌,台鐵公司化則著重行車安全,是完全不同的思考邏輯。
洪孟楷強調,目前政院版草案對安全著墨太少,未來法案審查會強力要求,沒有安全什麼都是假的,更不能讓行政院以安全之名偷渡公司化,追求背後土地開發利益,相信這也是國人高度疑慮的焦點。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