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撰寫這篇文章時,俄羅斯與烏克蘭的衝突正對全球的社會和經濟造成衝擊,促使投資者開始思索這對他們的影響,尤其是在通膨憂慮加劇的情況下。
在這種環境之下,投資者自然而然會考慮增持現金。事實上,從年初以來客戶的這類舉動也恰巧印證了這種做法在某種程度上是正確的。然而,面對目前的金融局勢,我們不能忘記長期的投資原則,這些原則是從過去數十年的金融歷史中總結而出的。其中一個重要經驗是,如果你真的擔心通膨,長期投資者最糟糕的做法就是賣出股票或私募類資產,因為這些主要資產相對有機會能夠在未來十年協助對抗通膨。
投資計劃的首要目標
那麼我們該如何做呢?第一步是制定計劃。對於大多數富裕或剛跨入富裕階層的投資人來說,在完成購買保單以防意外事故或罹患疾病的不時之需後,安排投資計劃的首要目標就是為退休做好準備。在這過程中的挑戰相當巨大。一般來說,當你試圖對遙遠的未來作出預測時,往往會缺乏信心。
如果上述情況還不足以令你憂慮,那麼通膨是必須考慮的事情,尤其當涉及到如此長遠的規劃時。雖然消費價格在過去12個月飆升至40年來的新高水準,使得通膨成為茶餘飯後的話題,但事實上人們通常會低估通膨的影響力,因為從每天的變化來看它並不明顯。
對抗通膨的替代方案
除了現金和存款,大多數金融資產類別提供的報酬率都足以維持購買力。全球股票和私募股權表現尤其相對出眾,在截至2020年9月的過去10年內,兩者的年報酬率分別為8.5%和13.6%,穩定地超越通膨率。自1980年代初以來,各國央行努力對抗通膨,結構性通縮壓力使得利率和債券收益率持續下行,使得債券也表現良好。(註:歷史表現不代表未來績效)
當然,歷史經驗也可能會誤導。我們認為,未來債券越來越難帶來亮麗的表現且優於通膨。起初的收益率下降,意味著投資者持有債券可能會失去購買力,即使假設還原通膨至2%的常態水準。未來7年,即便是較高收益率的債券或次於投資級的債券,其每年的投資報酬率預估也不過僅高於2%。因此,我們認為投資者需要有替代方案以便跟上通膨步伐,更遑論超越通膨了。
我有一些好消息想與大家分享。首先,我們預計未來數年股票和私募資產將相對有機會對抗通膨。其次,相對於短期投資,在金融市場上投資的時間越長,對預期結果通常信心程度較高。人們對未來12個月的投資表現預測通常很不一樣,但長期報酬率預估卻通常較為類似。最後,由於長遠預估表現往往是比較準確的,因此在提前計劃時可以是很好的參考指引。上述內容有部分通常並不廣為人知,這可能就是為甚麼大多數人認為長遠規劃充滿挑戰而轉向短期投資的原因。
上述分析也顯示,未來的投資報酬率可能低於過去十年。在這種情況下,投資者建立以全球股票和私募資產為主的基礎配置就變得更加重要。因此,股票市場的短期疲弱,就像我們正在經歷的這次修正,應該視為審慎評估是否增持股票的機會。
目前仍有部分投資者持有過多現金或過於依賴債券投資。如果情況持續下去,我相信這將可能是人們因為通膨而喪失購買力且無法實現財務目標的主要因素。同時,如果投資者熱衷於短期投機,那麼我認為在整體組合中應該降低這部分的參與。完備的投資方法是經得起時間考驗的,在國際局勢變幻莫測、通膨起伏難料,以及人生的波折中,它能夠幫助投資人降低遭受嚴重衝擊,保持財務穩健。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