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2021年大力提倡「共同富裕」,最新傳出將落實目標轉到外資投行上。知情人士表示,大陸監管部門要求高盛、瑞信、瑞銀等投行詳細匯報高層的薪酬待遇,並提醒這些投行「不要對高層過於大方」,因為不符合「共同富裕」。

外媒引述知情人士報導,大陸證監會等近期在上海和北京召開的會議上,還提醒外資大行減少部分現金薪酬,並將獎金分紅遞延至三年以上。參會人員包括瑞信證券董事長胡知鷙和高盛中國區聯席主管范翔(Sean Fan),監管高層提醒薪酬待遇要與「共同富裕」的號召一致,特別是高層的薪酬。

知情人士分析,監管談話涉及外資銀行的人事決定非常不尋常,甚至是前所未有。這一跡象顯示外資在大陸的機構與本地券商將被同等對待,後者這兩年來被監管部門要求要削減薪資和開支。

報導指出,一家大陸券商的董事總經理頭一年可拿到約人民幣400萬元的薪酬。Morgan McKinley金融服務招聘主管Eric Zhu表示,華爾街大行的報價比上述待遇高出10~20%。但在來自監管層面的薪資壓力下,這種差距現在可能會逐漸縮小,從而更難吸引到頂尖人才。

在此情況下,瑞信、摩根大通和瑞銀在內的幾家大型銀行最近對高層進行人事調整。知情人士稱,去年在大陸招聘約200名員工的瑞信,最新再度推遲本土銀行推出時間,可能還會裁員數十人。其他銀行也可能採取類似行動。

而外資投行在大陸面臨的困難恐怕不只被約束如何發放薪酬。高盛、摩根士丹利和瑞銀等八位高級銀行家指出一系列問題,包括牌照、招聘、數據安全、收益等。

收益方面,除了受清零措施衝擊,在大陸收緊境外上市規定的大背景下,全球銀行最賺錢的中國業務:「幫助中資公司在赴境外上市」2022年以來減少94%。離岸債券發行量下降39%。此外,在大陸,外資銀行在與本土銀行業巨頭競爭方面也進展甚微。

針對牌照,中美緊張關係讓情況雪上加霜。一位在大陸的外資高管透露,大陸監管機構曾暗示,大陸與西方國家和美國的關係跌入恢復正常外交關係四十多年以來最緊張時期,再加上疫情形勢,造成牌照發放和其他必要的書面文件進展緩慢。

知情人士舉例,高盛5月底時終於有幾張境內牌照獲批,但距離2021年10月全資控股合資公司已過去約八個月。

#瑞信 #大陸 #知情人士 #外資 #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