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民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台灣研究所研究員,現任閩南師大兩岸一家親研究院名譽院長、中央財經大學台灣經濟研究所高級研究員。
王建民9日在大陸《環球時報》撰文稱,由於美國的強權主導與干預,台積電在全球布局與發展中面臨新的發展選擇與可能風險。美國對華發起貿易戰、科技戰、晶片戰後,台積電捲入地緣政治紛爭。美國正積極推動包括日本、韓國與台灣在內的「晶片四方聯盟」,民進黨當局在「倚美謀獨反中」戰略下積極爭取台灣加入。
文章稱,台積電看似騎虎難下,要在大陸與美國之間做出理性與妥善選擇並不容易,相關表態尤需謹慎。
文章稱,美國參眾兩院已先後通過2800億美元「晶片與科學法案」,其中以520億美元巨額政府補貼方式鼓勵或引誘台積電、三星等半導體大廠在美投資。這一巨額補貼看似甜蜜,但搞不好可能是難以咽下的毒藥。
文章形容,這個法案類似川普主導簽署的《美墨加貿易協議》中的「毒丸條款」,還設置了一個「10年條款」,即在美投資享受補貼後的半導體企業在10年內不得在中國或其他「不友善國家」興建先進晶片廠。這再次暴露了美國的經濟霸權與技術霸權,迫使晶片大企業二選一,企圖以此阻撓中國半導體產業發展。巨額補貼是糖果還是毒藥,還真不好說,且前車之鑒不遠。
文章稱,川普上台之初,曾大力推動製造業回流美國,同樣以提供巨額政府補貼促成台灣鴻海集團宣布在美投資100億美元興建大型面板廠,如今這一投資已宣告失敗,據美媒報導,鴻海集團還得向地方政府每年支付3600萬美元,並持續20年。
文章稱,在複雜新形勢下,尤其是在美國對華發起晶片戰與推動「去中排華」晶片供應鏈背景下,台灣晶片企業對未來投資發展與布局需要做出更務實客觀的判斷與選擇,要充分認識到未來大陸晶片產業必將突破困難,有更大更好發展前景,且大陸市場至關重要,切莫「重美輕陸」,輕易加入美國主導的「晶片四方聯盟」。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