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膨恐懼蔓延退休族,台灣人壽與政大商學院發布2022「台灣高齡社會退休生態觀察指標」調查結果,退休信心指數首次超過60分,但因通膨加劇,不只未退族每4至5人中就有1人擔心「退休金縮水」,更有近7成退休族擔憂錢變薄了、錢不夠花,顯示通膨巨獸不只威脅著上班族,連退休族都難掩不安。

俄烏戰爭膠著、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反覆,再加上通貨膨脹居高不下,2022年全球動盪不安,對個人退休準備造成蝴蝶效應。持續追蹤三年的「2022台灣高齡社會退休生態觀察指標」,包括退休信心指數、充裕指數、生活滿意三大指數,今年是首度全數及格。

表面上看來「歐趴」,但充滿隱憂。政大商學院金融系暨金融研究中心主任楊曉文點出,疫情反覆限制了人與人交流,民眾對退休寂寞感升高,其中「退休生活滿意指數」從去年81分下跌至76分,細項中「面對退休心情與態度」的跌幅最深,下降了10分。

觀察分析退休準備年齡變化,今年比去年增加0.59歲,落在39.15歲,不過民眾連續3年都認同40歲前就要啟動退休準備,愈早開始複利愈高;調查也顯示,未退族預期的退休年齡比上一代更晚退,落在61至65歲,對照已退族實際退休年齡56至60歲,足足晚了5歲。

值得一提的是,這波因俄烏戰事帶來的通膨高漲,意外推升未退族的焦慮指數,在退休準備上最憂慮通貨膨脹、勞保改革與健康不好,其中每4至5名未退族中就有1人擔心「通膨讓退休金縮水」,甚至已退休者也有高達65.9%擔心通貨膨脹物價上漲,讓退休金變薄。

台灣人壽策略長葉栢宏表示,通膨已成為退休最大風險,通膨怪獸好比「灰犀牛」,多數民眾明知危機存在,也有時間準備,卻因為時候未到而輕忽風險,等到真的退休時才發現為時已晚,更該及早採取行動。

而受到經濟環境不確定影響,未退族的退休準備工具更趨保守,今年「儲蓄與定存」持續排名第一,保險則從第三名躍升為第二位,反觀風險較高的股票降為第三名。

楊曉文認為,台灣民眾太重視保本,在高通膨低利率時代,愈年輕的未退族在退休準備上應相對要更積極,才能發揮長期複利的效果,調查結果卻顯示打安全牌,代表在退休準備的觀念上仍有調整空間。

#退休金縮水 #退休族 #指數 #未退 #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