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戰造成全球產業供應鏈重組,將形成中美兩組產業供應鏈,現今全球半導體代工產品約有70%由台灣供應,台灣半導體已是中美兩國必須合作的對象。當前全球增長最快的20大晶片企業中,大陸占19家,預計到2024年大陸將建設完成31座大型晶圓廠,占全球新建晶圓廠的一半;中芯公司在美國封殺下仍能將技術提升,7奈米晶片已開始量產,中芯今年第二季淨利潤優於分析師預期,顯示大陸晶片業正走向自立自足之路。
大陸目前是全球產業配套最齊全、晶片市場規模最大的國家;2021年大陸晶片消費額超過1,900億美元,占全球消費額近40%,預計到2030年有望達到50%;此外大陸擁有全球成熟的工業生產水平和完備的基礎設施,大陸政府重視並不斷改善投資經營環境,大陸領導人一再強調,核心技術、關鍵技術要靠自己,並設定2025年國產晶片自給率70%目標。
半導體生產其實是一個大型的系統工程,而且是需要從基礎的物理、化學、數學等長期密切合作累積出來的;半導體產業發展要素有半導體原材料、設備、生產技術、市場;半導體產品是集世界各地資源、智慧產生的,原本是全球完美合作的結晶,今因中美貿易戰全球相互合作關係已被破壞。
為了防堵大陸半導體發展,美國現在三管齊下,首先是商務部列出包括EDA軟體在內的四項技術出口管制措施;其次是,拜登簽署「晶片法案」,一方面,補助在美建廠生產晶片的業者,但另一方面,凡是獲得補助的業者,未來十年內不能在大陸投資增產小於28奈米的先進製程晶片;第三,籌組美日韓台「晶片四方聯盟」(Chip 4),把最重要的晶片生產國家,一網打盡,阻斷一切中國取得先進晶片技術、設備、資金和人才資源的途徑。
南韓外交部長於8月18日晚間透露,南韓將會參加8月底9月初Chip 4的會前會,而且南韓方也已經向華府提出Chip 4成員應該尊重一個中國政策,也不要提到對大陸設置的任何出口障礙等要求。反觀台灣,經濟部卻說我方尚未獲得任何相關通報,對比南韓會議都還沒開始,就已經開始開出條件。台灣擁有領先全球先進製程技術,明明有資格,也有條件可以在國際場合,好好為廠商爭取應有的權益,可惜政府部門卻似乎一直袖手旁觀。此外雖然台積電當前最頂尖的製程尚未外移,可是隨著全球政經局勢的消長,如果各國都如此積極投入、合縱連橫,台積電現在的榮景還可以持續多久?
民間企業追求生存、確保利益一定會嚴格把關的,政府只要提出政策,做好「環境建構、資源分配」,做為企業的後盾就好了。不可以威脅、強制業者東進,因為東進的成敗後果是業者自己要承擔;半導體製造在台灣已有完整的生產供應體系,且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董事長一再提出,在美國製造半導體成本是台灣的1.5倍,台積電到美國製造實在不利,政府應有一些作為,增加台積電的談判籌碼。
美國強壓台積電赴美生產已是事實,如果是不可避免,那我們保護台灣半導體產業的戰略是甚麼?戰略規劃第一步是設定目標:戰略規劃的起點,就是建立深思熟慮的目標,應投入1/4至1/3的時間、資源,在發展願景和建立深思熟慮的目標上。第二步是盤點自身的條件:包括SWOT(優勢、劣勢、機會、威脅)或存在的問題。第三步是評估未來的戰略環境:包括有對手的外在環境與尚無對手的單純外在環境。第四步是根據前述三項建構各種戰略路徑,最後再用國家、企業或組織的核心價值篩選出一個可執行的戰略。在可見的未來,半導體產業的重要性不言可喻,政府一定要有長期可行的戰略,結合國家政策和企業努力,才有可能維持台灣半導體產業的榮景。
綜上所述,中美賽局下,世界已被美國操弄成兩大集團,半導體產業發展已無法全球分工合作,而被迫選邊站。即便如此,我們也要表達台灣人民和企業的希望,因此更有必要提出國家未來發展的戰略和主張,如此我們才有談判的籌碼,繼續維持半導體產業的榮景直至長遠的未來。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