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參議院在台北時間2月10日,開始進行前總統川普彈劾案的審理。儘管此次彈劾案不會邀請相關人士出席作證,因此審理、辯論與投票的流程會比上一次川普彈劾案來得短,不過在美國疫情尚未減緩、紓困法案仍在參院卡關之際,民主黨選擇繼續推動川普彈劾案的進程,其實不利拜登在就職演說強調「團結美國」之施政主軸的執行。
首先,美國國會彈劾案的設計與提出,旨在讓不適任者離開原有的職位。如今川普已非美國總統,即使被彈劾,也無法發揮使他去職的作用,形同多此一舉。更何況彈劾卸任者有違憲之虞,這也是律師團為川普辯論的理由之一。雖然民主黨認為川粉暴動攻占國會,係事前受到川普激進演說的影響,通過彈劾可以讓他四年後不再有選總統的資格,避免其再以言論自由為名挑起社會對立,不過這可能引發川普支持者的不滿,讓團結美國的難度增加。
其次,彈劾案在眾議院審理及投票時,有10位共和黨眾議員投票支持通過彈劾案。事後這10位投票支持彈劾案者,多多少少都受到共和黨黨部的懲罰,試問共和黨參議員會不懼黨部壓力,而選擇按自己良心投票?畢竟川普背後代表的是7千4百多萬張的選票,川粉攻占國會後雖對支持者造成影響,但事後民調顯示影響有限,要競選連任的共和黨參議員,豈會與自己的選票過不去?
此外,參院要通過彈劾需要有三分之二的多數席次投票支持,即需要有17位共和黨參議員倒戈,才有可能達標。在211位共和黨眾議員中,僅有10位投票支持川普彈劾案,比例為5%左右。若按此比例推算,共和黨參議員倒戈的人數距離通過彈劾案票數甚遠。果不其然,1月27日僅有5位共和黨參議員投票反對同黨議員所提出彈劾案違憲的提案;審理開始當天認定該案是否合憲的投票則為56比44 ,黨派之爭依然明顯,如何有利於團結?
最後,民主黨豈會不知通過彈劾案的機率不高,執意提出固然是受到國會被川粉攻占影響民主政治運作的緣故,但更多的恐是欲阻斷川普4年後再選總統之路。即使未能剝奪川普再次參選總統的資格,也要藉審理、辯論,公布川普鼓動川粉前往國會聚集的相關影片作為證據,減損其再次出馬競選的可信度,也趁勢削弱共和黨未來的選舉動能,可謂是一石多鳥,何樂不為!
拜登雖然希望參院能將重心放在紓困及振興美國經濟的法案上,不過基於尊重國會,只能表示川普彈劾案既已經在眾院通過,支持繼續在參院審理,否則將使整個體系變成一樁笑話。
話雖如此,然審理川普彈劾案,就易陷入黨派之爭,恐與念茲在茲的團結美國的施政主軸有所不符。有道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不論是拜登或民主黨國會議員,為急於擺脫川普執政下的陰影,以及改變美國社會經濟體質,不得不先行清理戰場,至於團結恐需留待下階段再聚焦!
(作者為南華大學國際事務與企業學系副教授)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