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鴻海購贈BNT疫苗義舉中得到國人普遍認同的郭台銘,一掃在2019年時爭取總統失之交臂的殘念不說,大有高築牆、廣積糧的雌伏之勢,遙攻2024並非不可得。

眼見郭台銘後勢看好,第三大黨的民眾黨已是蠢蠢欲動,被視為該黨話事人角色的蔡壁如被問及台北市長柯文哲與郭台銘2024大選合作的可能性時,不諱言地表達2024不排除「柯、郭合作」可能性。

蔡的說法雖仍保守,但隱晦的將「柯郭合」的風向球拋出,仍不免攪亂在野整合共抗塔綠班的一池春水。

以民眾黨的立場,拉郭來抬高柯文哲的政治身價,是最廉價又有效的操作手法。但政治終須回歸現實面,如果民眾黨仍只能維持第三大黨的政治能量,恐怕很難讓郭董看得上眼,民眾黨務須認清「X郭配」、「郭X配」的決定權肯定不在柯身上的事實。

民眾黨想叫牌必須要有底氣。問題是,來年地方大選,民眾黨尚看不出有取得縣市首長席次的空間,至多是在都會區可取得一些議員席次,且恐怕連達成成立議會黨團的門檻都不容易。如未能突破如此困境,別說2024,2022後的民眾黨該何去何從都要掙扎一番。

民眾黨如徐圖壯大,欲在2024有所作為,該做的不是倡議「柯、郭合作」打起高空,而是認清三大中處於最弱小的現實,放下那無謂的第三大黨傲骨,積極尋求與國民黨等在野力量進行選舉整合的合作策略,設法先贏在2022。

包括通過跨黨派進行民調初選,並謹慎的在縣市長人選與議員人選提名額數上,在在野大聯盟的框架上進行協商,才可能突破縣市長掛零的窘境,並且讓議員席次有最大化的可能。

一旦民眾黨高估自己,選擇與國民黨在2022進行「紅海廝殺」,即便稍有所得,雙方勢必傷痕累累,2024恐再難有合作空間。萬一結果不理想,縣市長席次毫無突破,議員席次散布零星,別說2024「柯、郭合作」,只怕民眾黨將立即面臨泡末化危機。

沒有市長身分的柯文哲,再加上沒有執政縣市的民眾黨,就像沒了牙的老虎,拿什麼嚇人?因此,民眾黨應當謀求在野合作,不可被那虛幻的政黨支持民調所蒙蔽,反而自斷生機。

「國賊乃曹,非孫權也。」民眾黨與國民黨若想要打破綠營專政的局面,就務必釐清當前敵人的主次之分,勿重蹈劉備覆轍。

民眾黨若再談「柯、郭合作」不僅沒意義,更有礙在野合作的大局形成。民眾黨的身價是決定在2022大選的成果,郭台銘不可能與2022失敗的政黨合作,民眾黨與其想太多、想太遠,還不如顧好眼前,先找朱立倫談合作較為實際。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

#民眾黨 #2024 #郭台銘 #2022 #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