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前後的這波新冠疫情,正如同以往的經驗,任何傳染病不論春節前多嚴重,碰到春節一定會緩和下來,下來的原因是個不能說的祕密,因為醫院放假了,沒人通報傳染病,病人數就下來了。但春節過後,就是疾病見真章的時候了。
新冠疫情在春節後確實出現蠢動,但如果沒有意外,地方政府的控制方法又能進一步優化,相信這波疫情仍在可控範圍內,也不會如某些偽專家的預言,必須每2周觀察一次,因為唯有不作為才需要以觀察來預測疫情。自己若能知道缺點而立刻改進,就不用束手觀察了。
當初桃機放毒事件一發生,中央疫情指揮中心立即改正為落地篩查,就無須再2周的觀察期,疫情立刻下來。
這波社區疫情有沒有哪項政策不足之處,立即改進後就會讓疫情快速緩解呢?當然有!春節過後讓地方衛生局疲於奔命的就是無頭個案,如果發現的個案都是有源頭的,憑地方衛生局的實力肯定能斬草除根,達到動態清零。可惜現在無頭公案太多,動態清零就有難度,疫情苟延殘喘,剪不斷理還亂就源於此。
個案找不到源頭,就是現階段足跡沒法連得上。這絕不能歸責於空氣傳染或物品傳染,因為目前還沒有證據證明新冠是空氣傳染,話可不能亂講。物品傳染也是要有足跡重疊才會出現,仍必須歸因於足跡。最應究責的是,指揮中心在極權統治時期留給地方的足跡追蹤方法是錯的。
指揮中心設計一個無腦的實名制足跡追蹤政策,姑且不論大家有沒有配合去掃碼,實名制只能追到「點足跡」。但偏偏現在碰到的Omicron有可能擦身而過就被感染,根本不能用點足跡就匡列全部,要再加上「路徑足跡」才能完全匡列。
現行以電話找出接觸者的匡列方式,路徑足跡的接觸者沒被匡列,當然找不到,就會成為將來無頭公案的頭。要減少無頭公案,就必須讓同時間暴露於足跡的人都能主動戴口罩來找衛生局篩查。作法是將感染案例的足跡詳細公布於大眾媒體,呼籲同時段到過同地點的人趕快到指定地點篩查。如果公布詳細足跡的同時,衛生局也能同步公布現有的篩查點,憑著台灣人怕染疫的民族性,一定會很踴躍地去篩查,也就能減少很多無頭公案。
當初指揮中心的疫調方式被調侃為「刻花」,但指揮中心卻自戀於成功防疫的假象,拒絕改變;再加上思路錯誤而怠惰建立強大的篩查系統,使得「刻花疫調」反倒必須與「無法大量篩查」狼狽為奸,才成就了今日無頭公案遍地開花的樣態。地方衛生局再怎麼努力,還是會敗在「將帥無能、累死三軍」。
現今大量篩查已經建立,衛生局只需要以「大匡列」取代「刻花疫調」,讓國人主動來配合衛生局的強制篩查,就能一網打盡所有的密切與非密切接觸者。社區裡沒了無頭公案,疫情的終結與否就無需2周再2周的乾等自然緩解,地方衛生局自己就能當「疫情終結者」。
(作者為中華民國防疫學會理事長)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