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眾黨議員參選人近日批評監察院對台北市萬華及北農疫情的調查報告出台神速,但等了8個月的「3+11」調查報告,至今卻渺無音訊,這不是偏袒,什麼才是?監察院竟也迅速回應,指已善盡調查之能事,不迎合外界指控,「可受公評」。但如此回應,讓我們不禁也想問,「3+11」報告在哪兒呢?
去年年中爆發台灣首波嚴重疫情,導致800餘人不幸殞命,罪魁禍首都指向中央疫情指揮中心4月15日將空服員隔離14天改成「3+11」的決策錯誤,使得台灣國門破大洞,才導致去年中嚴峻的3級警戒。
為平息民怨,行政院在立法院決議下,去年9月提出調查報告,但報告內容可想而知,行政院長蘇貞昌不僅沒道歉,且不承認「3+11」是破口,甚至為自己開脫說「決策不可能盡善盡美」。
行政院態度如此,還能期待監察院做出什麼獨立調查?況且在民進黨全面執政下,監院還有位前總統府秘書長、小英總統都得禮讓三分的陳菊擔任院長。如果議員參選人懂得這政治眉角,打打知名度可以,但要監院出台「3+11」報告,或期待報告得出什麼正面結論,恐怕事與願違。
只不過監察院的回應,實在說得心虛。外界質疑有二,一是與北市府柯P對撞,柯P稱「醫療是專業,不要找外行人當打手」,監院駁柯談話不該「情緒性」,並指黃珊珊副市長稱「從未說北農不是群聚」有錯;二,輕縱「3+11」。監院很有力地反駁北市府的「口水」,卻對「3+11」未置一詞,如此「舉輕若重」,實在讓外界難以相信。
既然議員參選人提質疑,監院就應正面回應。外界當然清楚民進黨早想廢掉考、監兩院,但沒修法廢除前,監察委員總該善盡御史大夫之責,否則占著茅坑不拉屎,就真是浪費民脂民膏了。
#時評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