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政府針對俄羅斯與中國提出「整合威懾」策略,強調美國將整合涵蓋所有作戰領域與衝突層面的力量,並協調所有盟國及夥伴勸阻並擊潰任何形式的侵略。具體而言就是,整合、運用所有軍事及非軍事工具,其中包括傳統陸、海、空、核子、太空與網路的軍事力量,及外交、經濟制裁等非軍事手段。「傳統基金會」以《不良的構想》為標題發表評論,認為與其「整合威懾」不如建構軍事力量。這篇文章不幸言中,發表不到3個月,俄羅斯就入侵烏克蘭。
美中軍力差距 快速縮小
任何有效威懾必須以可信、優勢軍事力量及堅強政治意志為基礎,單憑外交手段、經濟制裁的非軍事工具不足以達成目標,2008年俄羅斯入侵喬治亞,2014年併吞克里米亞就是最佳例證,這次美國號召各國,施以最嚴厲經濟制裁,仍未能阻卻普丁的野心,關鍵原因就在於美國領導的NATO無意軍事干預,並未在烏克蘭建立充分的嚇阻軍力。
在西方國家提供大量軍事物資、情報、軍事顧問之下,烏克蘭雖能維持戰力,俄羅斯則陷入軍事及經濟困境,但烏克蘭已蒙受無法彌補的災難,戰爭僵持、惡性循環之下,核子戰爭、第三次世界大戰的潛在威脅絕非危言聳聽。
歐盟執委會主席范德賴恩表示,烏克蘭「戰爭的結果不僅將決定歐洲未來,也將對印太地區產生深遠影響。」烏克蘭慘遭戰火蹂躪的最大啟示就是,在印太地區,特別是台灣海峽一旦槍聲響起,將是一場長期、殘酷的浩劫,因此根本之道在杜絕戰爭的可能性,有效嚇阻任何侵略行為,這也是美國的整合威懾策略不足之處。
以美國2023年國防預算分析,其中國防需求達8133億美元,7730億用於國防部,但這個號稱空前龐大的預算立即遭到國會及專家的批判。認為只比上年度增加313億美元,幅度為4.1%,如排除通膨因素,實質增加只有1.5%,占國內生產毛額比例降低到3.1%左右,遠低於冷戰時期的水準。
台海和平之窗 時間有限
面對烏克蘭戰爭造成的嚴峻安全挑戰,國防預算僅作微調反映了美國的財政困境,除了失控的通膨,拜登政府施政以「重建美好未來」國內建設為優先目標,以及在「整合威懾」策略指導下,降低軍事力量在國家安全領域中的角色,軍方甚至被賦予對抗氣候變遷及新冠肺炎的任務,標榜的威懾淪為響亮的口號。
以海軍為例,新年度國防預算中,海軍確實增加100億美元添購9艘軍艦,但同時要除役24艘軍艦,包括2年內除役10艘「康德羅加級」巡洋艦,到2027年所有22艘巡洋艦完成除役,這將是美國海軍100多年來首次沒有現役巡洋艦。但太平洋彼端的中國,6艘第四代「055型」導彈驅逐艦已服役,排水量超過萬噸的055型驅逐艦就等同美國的巡洋艦,許多美國國會議員強烈質疑,當中共現代化驅逐艦接連下水之際,美國海軍還要把僅有的巡洋艦除役,未來在台海發生戰爭時,要如何介入或嚇阻中共武力犯台?不但如此,美國海軍進一步規畫要將「自由級濱海戰艦」除役,其中還有2020年的新船。
目前美中軍艦數目比為298:350,預估2030年將擴大為364:450,也證明了美中軍力差距正快速縮小,美軍擁有的嚇阻力量也相形弱化。中美軍事實力漸漸接近,兩岸軍力失衡問題則更嚴重,依據國防部最新評估,中共對台具有地面部隊打擊火力、艦艇制海、戰機制空、潛艦戰力等8大優勢。
北京不會因為美國的「整合威懾」而放棄統一的目標,無論從前美軍印太司令戴維森提出的2027年,或一般認為的2030年,台海和平之窗時間有限,美國「整合威懾」策略可能力有未逮,而台灣更無法承受任何戰爭風險,除了加強軍力戰備,美中台三方共同尋求和平之道,才是唯一正解。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