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新冠疫情剛爆發,美國各州需要大量的呼吸器,一位州長說,「每州都在自行採購,這就像50州在eBay上競標一台呼吸器………多沒效率啊!結果出價最高的是聯邦政府,導致呼吸器的價格飆升。」

這位州長認為正確的作法,應該是聯邦政府全權負責採購,然後根據需求,配發給各州。當年的川普總統則說:「美國是聯邦國家……人民與各級政府如果感到危機,本來就該自己先設法自救」,於是讓各級政府相互攔截訂單、爭搶物資,但許多地方政府的訂單,在交貨前又被聯邦給「強行截胡」。

把呼吸器換成快篩,一模一樣的劇情正在台灣上演,連川普的藉口都跟民進黨很類似。台北市府被爆刪除28億元防疫預算,理由是因為「很多議員堅持刪掉,且中央有關部會都說會處理」。結果衛福部快篩準備不足,民進黨說錯在地方,是台北市長柯文哲沒有「超前部署」,先用市政府的預算採購囤貨。

但回想那位美國州長的話,讓台灣22縣市競標採購快篩,是正確的嗎,不僅無端推升價格,也讓財政困難的縣市難以買到。台北市是首善之區,要砸錢把快篩「買起來放」,不是太困難;但快篩的總數有限,台北市買得多,其他縣市就買得少甚至買不到。

將心比心,台北市民當然會希望市府囤積足夠的快篩,但站在台灣的角度,這樣做不見得是最好的。快篩不足,當然是中央的責任。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

#快篩 #採購 #呼吸器 #柯文哲 #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