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黨主席朱立倫8月28日在全代會上表示,會堅持「親美、友日、和陸」的路線,但致詞內容未提到關鍵性的「九二共識」。朱立倫在全代會上揭櫫的路線,表面看來是為承續馬英九時期的兩岸政策,但實質上卻進退失據,讓中國國民黨在未來台灣及兩岸關係中完全喪失論述權。

「親美、友日、和陸」是一個以台灣為中心,嘗試與美、日、陸三方保持等距的關係,這也是馬英九時期所採行的政策。「親、友、和」的用法顯示對「美、日、陸」關係有著由深至淺不同程度的差異。這個三邊政策在當時能夠推動的兩個基礎在於:第一,華府與北京的關係在馬英九任內尚稱友好,台灣在其中不需明白表態,因此「親美」與「和陸」勉強可以並存。第二,「和陸」的基礎在於兩岸之間有「九二共識」。

另外一點必須清楚了解的是,馬英九時期的「和陸」只做到兩岸關係的「和緩」,即在外交上暫時休兵,在軍事上相互克制,但是並沒有做到「和平」,這是由於「九二共識」並沒有對兩岸的政治定位達成共識,而且馬仍堅持「各表」,因此兩岸在法律政治上仍處於敵對狀態。

朱立倫的基本立場其實並不同於馬英九。今年6月訪美時,朱立倫公開表示其立場是「親美反共不親中」、「九二共識是沒有共識的共識」。我們很難理解,既主張「和陸」,又主張「反共不親中」,兩者難道沒有衝突與矛盾嗎?而且不再認同「九二共識」,能夠「和陸」嗎?不僅是和平的「和」不可能,連馬英九時期和緩的「和」也很難做到。這樣的主張,將使朱立倫擔任主席的國民黨在兩岸中不會再有任何角色與功能。

不同於馬英九執政時期,目前美國與中國大陸間正在逐漸升高其對抗,美國朝野已有「打台灣牌」的共識。蔡英文政府也已經把台灣的身家性命全部押在美國身上,其「親美」的程度已近於任憑美國予取予求,不敢有雜音的無自主性地步。

朱立倫主席訪美時的言行則顯示出,他希望其兩岸政策能得到美國的認同,所以公開地宣示國民黨「一貫親美」。在當前美陸正處於高強度對抗的環境下,不同於民進黨的「親美」與「抗中」並存,合乎其政黨的一貫邏輯與現實,朱立倫如今又將「親美」與「和陸」放在一起,反而顯得矛盾與一廂情願了。

朱主席把「和陸」放在「親美」後面,表示重視對美關係高過兩岸關係。但我認為,兩岸關係才是重中之重,也是台灣對外關係的基礎。兩岸關係好,台灣對美、日關係才有可能在平等與健康的基礎上發展。兩岸關係對抗,台灣就只會被美當抗中的工具。

美陸戰略性的對抗加劇,民進黨政府已參與其中無法自拔,北京對台軍事行動升高,台灣已成為國際公認的危險地區,目前的中國國民黨理應致力於結束兩岸敵對狀態,為兩岸創造和平,這才是國民黨真正的價值所在。

國民黨目前雖然在野,仍可以建立為兩岸創造和平的「和中」論述,這當然需要有完整大論述與開啟政治對話的勇氣,而非建立在一些自相矛盾的論點,或無實質內容的口頭政治語言之上。如今北京思路已日漸清晰,國民黨與台灣還能有多少時間蹉跎?

(作者為孫文學校總校長)

#和陸 #親美 #馬英九 #朱立倫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