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英文總統今年國慶演說的主題是「給世界一個更好的台灣」,拋出一個重要問題:什麼是更好的台灣?怎樣才能讓台灣更好?
我想起大導演庫柏力克的名言:「我或許不確定我要什麼,但我很確定我不要什麼。」對台灣人來說,「更好的台灣」面貌有很多種,但有一點非常確定,就是大多數台灣人不要台灣變成戰場,不要台灣變成「軍火庫」。
根據《紐約時報》報導,美國前任及現任官員指出,中共解放軍環台軍演後,美國正加緊努力在台灣建立龐大武器庫存,成為「刺蝟之島」,碰到中國大陸封鎖台海並侵略時,也能撐到美國等國決定介入(是否介入尚不確定)。
有沒有覺得這樣的路徑很熟悉?這就是烏克蘭的例子。相較於前任的川普對北約沒興趣,美國總統拜登上任後,積極推動北約東擴,慫恿烏克蘭加入北約,等俄羅斯耐不住發動「特別軍事行動」後,美國再大量支援烏克蘭武器,成功地削弱俄羅斯的國力。只是,倒霉的就是烏克蘭人,流離失所,生靈塗炭。
至於路徑操作模式,大抵是表面上鼓勵雙方對話,實質上鼓動烏克蘭(台灣)走向對抗的道路。今年以降,美國來了一堆代表團與國會訪問團,對我國恢復徵兵制與強化後備動員制度頻下指導棋,其中前美國國防部長艾斯培更建議台灣應該不分男女老少全民皆兵,與人民解放軍打一場「不對稱的戰爭」。
七月來訪的艾斯培揭露美國真正的意圖,八月美國眾議長裴洛西訪台,踩了美國與大陸間所謂的「紅線」,中共發動環台軍演,美國再順勢拋出要將台灣建成「巨大軍火庫」。這中間一氣呵成,對美國來說,這是複製「烏克蘭模式」,差別只在於台灣要多花點銀子買武器。
但所幸,台灣人不是烏克蘭人,美國的「陽謀」讓許多國人警覺。產業界代表、國內企業大老林伯豐更直言,如果如外媒所說美國旨在把台灣化為巨大的軍火庫,台灣經濟危險,「台灣要拒絕,台灣不能當烏克蘭!」說出了多數台灣人心聲。
這兩個月好幾個重要民調更顯示,台灣人並不覺得裴洛西來訪對台有幫助,相信如果發生戰爭美國會出兵的不超過五成。上個月《聯合報》行之有年的大型民調「兩岸關係年度大調查」顯示,46.8%的民眾認為,台灣應該與美國以及中國大陸保持相等的距離。83%的民眾支持兩岸維持溝通管道。
強烈的民意,蔡英文總統不敢無視,因此她在國慶講話喊「兵戎相見絕對不是兩岸的選項」,也拋出在兩岸邊境解封之後,期待與北京對話,讓兩岸人民恢復交流,進而舒緩台海緊張情勢。但是,蔡總統做得到嗎?
綠營最常操作的論述是,中共軍機繞台,軍演環台,我們不能屈服。但是這個論述最大的盲點是:面對同樣的中共,同樣的領導人習近平,為何馬英九當總統時可以有和平,有尊嚴與習近平會面,換蔡英文就無法?答案很明顯。
以人民為念的領袖,讓人民安居樂業,享受和平尊嚴;無能的領袖則讓國家陷入戰火,人民家破人亡。所謂「更好的台灣」,不是給世界的,應該是給台灣人的。與其迎合美國對抗中共的策略,不如回過頭來看多數台灣人的心聲,更好的台灣絕對不是變成火藥庫,更不是變成戰場。(作者為前總統府副秘書長)
※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