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總統大選情勢膠著受到全球關注,台灣對美大選過度熱情與焦慮的民眾引起美媒的報導,熟悉美台事務的觀察人士認為,台灣人民的焦慮是來自美國換黨執政後對台政策的不確定性,這點台灣人應該不用擔心,因為美國外交政策會有延續性。但分析人士稱,拜登的中國政策一定會有所調整,中共將在台灣與技術政策上對美施加壓力。
《美國之音》引用台媒報導民眾對美總統選情過度熱心與焦慮的新聞,並訪問了美國「台灣觀測站」(US-Taiwan Watch)網站共同編輯、密蘇里大學政治學博士陳方隅說,台灣人會有焦慮感是一定的,因為台灣「樂於見到川普政府將中國視為威脅」,因為有些台灣人認為「中國是台灣的生存威脅,也是敵人」,川普的看法與這些人相近,他們希望川普連任「是可以理解的一種心情」。
陳方隅表示,近來台灣社會在關於美國選舉的討論上「有點激動」,「一些陰謀論或沒有查證過的東西一直在主流媒體放送」,蔡總統與蕭美琴的發文是想要為此降溫。其實,美國對華政策轉變其實是一個結構性的變化,近年來中國大陸各種計畫,都在挑戰美國的領導地位,美中關係的本質已經發生改變,因此台灣要做的是,無論民主黨或共和黨執政,都要在這種質變下爭取最大利益。
他認為,即便是川普政府執政下,美國對台政策其實都沒有改變,仍然維持著《台灣關係法》、一中政策、戰略模糊等大框架,台灣人民其實不用擔心美國對台灣的政策會有根本性的變化,因為「外交政策會有一定的延續性」。
報導說,前美國國防部官員博斯科(Joseph Bosco)先前受訪時曾表示,拜登在競選期間不斷被批評對中國大陸立場過於軟弱,因此拜登入主白宮後可能走回頭路也令他擔憂。
美台商業協會會長韓儒伯(Rupert Hammond-Chambers)上周曾公開指出,拜登政府在與大陸關係上有其優先事項要處理,例如氣候變遷,大陸也必然會要求美國展現某種善意才會願意恢復接觸。人們會提出疑問是「他與中國會做何種交易?」其實美國在兩個領域有高度脆弱性,因為大陸會在這上面對下一任政府施加非常大的壓力,那就是台灣和技術政策。
陳方隅還表示,對美國來說,台灣被中共控制的不符合美國的根本利益,因此不會讓這種事發生。但台灣人未來要習慣,拜登政府主政下美台關係可能轉趨低調,不會像過去4年曝光率那麼高。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