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以名目GDP或是人口而言,儘管RCEP的確是全球最大的自由貿易區,但是實際的經濟影響力可能比預期地要小的許多。
進一步分析這項規模龐大的自由貿易協定,RCEP具備以下兩大特色。
第一,原產地規則-RCEP的會員國只需取得一張原產地證明書,便可將產品銷往其他的會員國。換句話說,原本專攻大陸本地市場的大陸製造業者,現在可以重新思考布局策略,進軍吸引力與日俱增的各個東協國家。
其次,RCEP是「大陸-日本」以及「大陸-韓國」之間首次簽署的自由貿易協定。根據美國智庫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Peterson Institute)的分析顯示,在所有的會員國之中,加入RCEP對於日本與韓國的GDP助益最小,而未能加入RCEP的台灣與印度則會面臨最大的損失。
從現在起到2030年,RCEP預計將為亞太地區每年增加近2,000億美元的經濟產值。儘管哪些產業能夠受惠仍是個未知數,但是分析結果已將潛在的受惠對象縮小至消費產業與電子商務科技產業。
未來十年內,RCEP的會員國必須將90%的產品降到零關稅,因此進入大陸市場的關稅降低,將刺激亞洲區域內的經濟活動-從進口澳洲牛肉到韓國的美妝產品不一而足。屆時,亞洲的消費性企業將可進一步拓展業務並擴大在亞太地區的市占率。
此外,協助處理跨境交易與電子商務的區域型電商平台亦可望受惠於RCEP。儘管反托拉斯法與消費信貸等電商法規議題並未納入這一輪的談判項目,但是RCEP將為此類企業打開全新的市場,進一步催動未來的成長動能。
以長期的角度來看,RCEP對於地緣政治的影響其實更加顯著。四年前,美國總統川普退出「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並開始鼓吹「美國優先」的外交政策。如今,RCEP從反全球化的浪潮中突圍問世,彰顯深化區域經濟整合的重要性。
此外,先前大陸發布為期五年的「雙循環」經濟計畫,期望以內需經濟作為主要的經濟支柱,導致各界認為大陸經濟將變得更加孤立。如今,RCEP的問世已破除各界對於大陸經濟的迷思。
更重要的是,RCEP的成立代表大陸再度重回全球貿易的賽局,取代美國成為亞太經濟與外交的領頭羊,同時顯示即便近來亞洲區域內部的關係惡化,但是大陸仍願意尋求貿易夥伴的合作。
故此,RCEP應有助於改善亞洲內部脆弱的地緣政治關係。最後,拜登政府上任後將採取何種行動,讓美國重新融入亞太經濟圈並占有一席之地,亦將是值得觀察的重點。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