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生在118年前的南庄事件,是由原住民賽夏族人所發起的抗暴行動,在當年南庄族群融合的狀態下,參與抗暴的包括了賽夏族、泰雅族、道卡斯族、客家及閩南等5大族群,是罕見的族群聯合抗日史例,苗栗縣政府原民中心有意推動成立專有紀念公園及紀念日,來永久紀念南庄事件。
據南庄賽夏族及泰雅族的耆老指出,根據父祖輩口述歷史,南庄事件最初的抗暴活動中,義士們的武器裝備雖然遠遠不如日軍,但卻能善於利用地形,所以在先前50天的武裝對抗行動中,5個族群並未有太多的傷亡。
整個南庄事件中最大的傷亡,就是1902年12月16日,日軍以和解歸順為由,誘捕泰雅族石壁頭目太祿及事件領導者賽夏族頭目日阿拐,一次屠殺了38名族人(亦有統計為39人)日阿拐雖然幸運脫逃,但仍傷及腿部。
目前埋在南庄國中司令台後方萬善義塜中的,就是這次屠殺事件中的受害族人,這些受難者遺體一度被棄置永昌宮前的屠殺現場,經當地客家人出面收屍,暫時埋在南庄國小操場,後因操場整修,才移靈至南庄國中現址,當時尚無南庄國中,因此,南庄國中設立後,為尊重先人並未再移置這些忠骸。
為了要紀念這個慘絕人寰的慘案,苗栗縣政府原民中心主任蔣意雄提議組成委員會,來成立正式的紀念園區,園區選址以當年對戰的戰場為優先考量,例如目前賽夏族矮靈季前河邊會議的附近河口,就是當年對戰的戰場之一。並且考量南庄國中師生,他建議將遺骸遷往新園區永久安置,並在園區設置紀念碑,設定紀念日,並將附近道路改名為紀念道路等,以讓後代永遠記得這起歷史事件。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