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導體晶片供應持續緊張,引發全球車廠關廠潮,台積電作為晶片製造翹楚,美國和德國等國家紛紛求援台灣、以緩解車廠產能問題。據美媒報導,美國晶片短缺的問題愈發嚴重,促使台灣在與美國的貿易談判中,提升了一定的話語權。

隨著新冠疫情的爆發,遠端的趨勢帶動了筆記型電腦和相關設備的晶片需求;中美貿易戰更是加劇了晶片的短缺,在汽車供應鏈受到衝擊,晶片產能不足的情況下,全球車廠紛紛停產或減產,給在疫情下本就產能緊張的晶圓代工,更是雪上加霜的。

據《美國之音》報導稱,由於晶片產能不足,嚴重影響汽車、電子產品等的製造,拜登在2月24日簽署一項行政命令,要求美國開始處理晶片短缺的問題。

佛光大學公共事務系的劉義鈞教授認為,台灣終於可以提供更具體的東西,並以某種方式幫助美國,「而且由於台灣半導體的關係,貿易談判將會以更相對平等的關係來進行」。

寬量國際(Quantum International)高級顧問布雷貝克(John Brebeck)表示,「美國對半導體晶片的需求,有助於台灣在台美貿易談判中提升話語權」。

美國是台灣的第二大貿易夥伴,而台灣從1994年開始,即不斷嘗試想與美國簽署貿易協定。台灣在1月開放萊克多巴胺美豬的進口,有美國官員表示,「兩方的貿易協定前進了一大步」。

文章來源:World Semiconductor Shortage Raises Taiwan’s Bargaining Power with US
#台積電 #美國 #晶片 #台美貿易 #半導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