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疫情控制得宜,引起全球多數國家欽羡,外媒眼見各國受疫情困擾導致個人生活與經濟受到重創,忍不住表達羡慕與讚嘆。美國《紐約時報》報導稱,在全球疫情造成大混亂,台灣社會的生活正常得令人吃驚,許多僑居國外或有雙重國籍的人加速返台定居,推動台灣經濟繁榮,讓台灣成為去年經濟增長最快的地方之一。
《紐約時報》在專題報導中指出,新冠病毒給全球生活和經濟造成極大混亂,台灣卻一直是個世外桃源。餐館、酒吧和咖啡館每天都熙熙攘攘,辦公樓裡繁忙如常。學校裡迴蕩著不戴口罩的孩子們的叫聲和笑聲。台北去年10月舉辦的同志遊行吸引了約13萬人走上街頭,遊行中彩虹口罩隨處可見,但沒有多少人保持社交距離。極輕微的疫情吸引了許多人嚮往台灣,雖然人數有限,但人才成群回流,推動台灣經濟的繁榮。
報導說,這些因新冠病毒回來的人主要是僑居海外的台灣人和有雙重國籍的人,其中包括商人、學生、退休者,據移民署的資料,2020年進入台灣的台灣人比離開的台灣人多出約27萬人,大約是前一年淨流入人數的4倍。在邊境關閉期間,相當一部份持有就業金卡的高技能人才紛紛返回台灣,大量人員湧入幫助台灣成為去年經濟增長最快的地方之一。台灣政府預期的2021年經濟增長率為4.6%,這將是7年來最快的增速。
42歲的台裔美國企業家陳士駿(Steve Chen)是YouTube的聯合創始人,他是第一個申請就業金卡的人,2019年他與妻子和2個孩子從舊金山搬回台灣。他說,美國疫情爆發後,矽谷的許多朋友,尤其是那些台灣裔的朋友,也開始返回,出現了某種逆向人才流動。過去在矽谷的企業家、投資者,現在很多都在台灣。而返台人數激增,給這裡的短期租房市場造成了壓力,一位房地產經理估計,去年返台租屋的需求是近幾年來的2倍。
報導說,並非台灣所有產業都很繁榮,與國際旅行相關的仍受到沉重打擊。台灣出口連續8個月增長,主要是來自於最重要的產品半導體晶片的需求激增。島內旅遊也蓬勃發展,遊客已使日月潭和阿里山等觀光勝地應接不暇,台中郊外高檔酒店的房間已經預訂到7月份。
此外,報導表示,受疫情影響,很多東西已深入到台灣生活中,量體溫、手部消毒很常見,許多公共場所要求戴口罩。但台灣對接觸者進行嚴格追蹤、對入境者進行嚴格隔離,新冠病毒已是人們眼不見、心不想的東西。
一位在加州灣區科技公司擔任經理的台籍人士說,他能帶著妻兒回來覺得很幸運,當然也有點內疚。很多人也感受到回來台灣意味與這裡重建聯繫,一位擁有雙重國籍的25歲年輕人表示,想在台灣服兵役後定居,澳洲就業前景不佳,不打算再去了。他說,新兵營裡遇到很多情況類似的人,包括一位美籍、一位德籍、還有菲律賓籍與留學返國的台籍青年,如果不是疫情,可能就不會做此決定。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