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務局指出,台灣6成的面積為森林覆蓋,島嶼地形狹長而中央隆起,這兩大特性,使民眾無論從哪個城市出發,只要一到兩小時車程,就有機會進入山林,徜徉在青山綠水與林間蟲鳴鳥叫的環境,更使臺灣具備發展森林療癒的良好條件。為推展森林生態系多元服務價值,林務局自2017年起委託台灣森林保健學會協助推動國家森林遊樂區森林療癒業務。

森林療癒包含人、場域與活動三元素,從事森林療癒活動時,除了優質的森林場域外,引導與陪伴民眾進入森林體驗療癒活動的人員是最重要的關鍵。具備專業知識與技能的森林療癒師,才能規劃出符合參加者需求及特色的療癒活動;因此推動森林療癒師認證,除確保國內森林療癒活動的品質外,更期森林療癒師成為一項新興行業,對接國民旅遊、醫療長照等需求,未來逐步發展成為一項健康產業。

隨著全球化及都市化發展,環境快速變遷,與自然疏遠的人們出現各種文明病;加上科技進步,醫療設施、公共衛生及環境品質改善,人類平均壽命延長,老年人口比例快速升高,老年的健康與福祉成為迫切的社會議題。而森林療癒的發展,則是面臨現代社會文明病以及高齡化可採行的解決方案之一。多項科學實驗與研究結果,皆支持人體有效接觸與吸收芬多精、負離子、活氧等元素後,能夠緩解憂慮,亦能改善血脂、增加血氧、降低血壓、提高人體副交感神經活性,幫助自律神經平衡,並有助於注意力集中,具預防性醫學效果。

林務局在參考國內外與森林療癒相關訓練課程後,召開多次專家學者會議討論,研擬適合台灣的森林療癒師認證培訓課程,規畫如下:

一、核心課程:分為「森林療癒」、「森林科學」、「心理健康與解說」、「身體健康與戶外」四大模組,合計60小時。57小時為線上課程,3小時為實體課程。

二、活動課程:包含「實作課程」及「戶外體驗課程」,如植物辨識、北歐式健走、精油基礎認知、戶外諮商引導等,每次課程3小時,需選修至少5次,合計15小時。

三、實習課程:包含「隨隊實習」2次及「帶隊實習」3次,合計5次。實習課程由專屬導師針對學員的實習表現,包括撰擬活動計畫、帶領活動操作及執行成果報告等給予回饋討論及修正意見。

#森林療癒 #活動 #小時 #林務局 #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