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代金融基金會指出,基金會五年來一直關切匯率議題,2019/9/3「池魚之殃台灣變匯率操縱國?」,文中已預測,台灣對美貿易順差會超過200億美元,而被美國列入匯率操縱國觀察名單。台灣以往列入觀察名單,常擔憂經常帳順差(占GDP超過3%)及干預外匯市場(持續單邊干預匯市致淨買超GDP2%以上)二項,在經常帳順差(占GDP)方面,以台灣特殊的環境,經常帳順差占GDP徘徊在15%左右,向來都超過標準很多,去年疫情發展,恐更難避免。
再加上對美順差及外匯存底(存量)與GDP的關係,都造成央行穩定新台幣匯率的壓力,或多或少影響中央銀行的匯率政策,相對也必須釋出更多的新台幣來穩定匯率,此與雙率雙低有關,也影響房市埋下不公不義的根,這都是順差及外匯存底惹的禍,例如從2000年到2020年出超從83億美元成長到594億美元,外匯存底也從1,060億美元增至5,299億美元。
新世代金融基金會指出,或許央行總裁楊金龍說得對。美國這三項標準,不太適合,不過應該是不夠嚴格。英國「經濟學人」也曾於2017年三月評論貨幣操縱時,認為美國標準稍嫌落伍。首先對美國享有順差一項,該雜誌認為沒啥道理,因為該國對美國以外國家可能是逆差。其次,經濟學人建議應將經常帳順差及持續單邊干預匯市標準的3%及2%各予一分(manipulation point),然後每增3%及2%再加一分。如依照經濟學人的新公式,經常帳順差占GDP徘徊在15%左右的台灣,在貨幣操縱排名就會大幅向前,高居第二名,未來風險可能更大。如再加上德國人常建議應考慮外匯存底(存量)與GDP的關係,則麻煩更多,因為我們外匯存底占GDP的比例,近十年來都在80%左右,高居世界第一。
新世代金融基金會指出,台灣列入匯率操縱的風險,根源於大量貿易順差,從經濟學角度觀察,貿易順差其實等於超額儲蓄,國內儲蓄過多,又與投資太少甚至不知如何消費有關,好像一個人或家庭,收入多支出少,享有節餘。
與其每年一直處於是否被美國列入匯率操縱國觀察名單的警戒狀態,新世代金融基金會2020/12/24「順差不見得是好事逆差也未必是壞事會用才是王道」乙文,表示不如從總體面應該思考超額儲蓄如何運用,針對未來發展,有計畫性的投資,做些長程規劃,享受一下國民辛苦所得。
至於坊間新書所言,央行二十年政策對台灣房價、產業生產力、經濟成長力及財富分配帶來深遠影響,也值得深入討論。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