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期2天的G7財長會議4日在倫敦登場,最低企業稅為本次會議的重點。最低稅率的目的是終止各國數十年來的低稅率競爭,部分國家推出超低稅率和稅務減免優惠,吸引跨國企業進駐,但卻讓國庫短少數千億美元收入。
富國多年來一直難以向谷歌、蘋果、微軟、亞馬遜與臉書等大型跨國企業收取更多企業稅,科技巨擘通常將獲利記在低稅率的國家,繳交低額稅金,或甚至不必繳稅。
自美國拜登內閣提出全球15%最低企業稅的方案後,包括法國、德國、義大利與日本等G7國家紛紛表態支持。15%高於愛爾蘭等低稅率國家現行的稅率,但卻低於G7的最低水準。
德國財長蕭茲(Olaf Scholz)向BBC表示,跨國企業的業務模式讓它們有機會避稅,最低企業稅將會「改變世界」。15%的稅率能協助政府償還在疫情期間急速膨脹的負債,他對達成協議「深具信心」。
蕭茲表示,最低企業稅將能終止現今各國爭相壓低稅率的現象,並能支援國家財務,特別是經歷公衛危機和大規模財政刺激後,以及維護人民健康和經濟穩定。
法國財長勒梅爾(Bruno Le Maire)4日樂觀表示,目前距離達成歷史性的協議只有一步之遙。
勒梅爾也敦促愛爾蘭接受最低企業稅。愛爾蘭12.5%的企業稅為歐盟國家中最低。
英國財政大臣蘇納克(Rishi Sunak)指出,G7國家希望「企業在正確的地方繳交正確的稅款。」意味著財長希望企業在營收發生地繳稅,而不是總部所在地。蘇納克在會前便期望能在疫情爆發以來的首場面對面財長會議達成協議。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