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復旦大學生物醫學研究院及杭州創將醫療科技公司,今介紹新冠防治新策略的最新進展和研究成果。復旦大學生醫研究院于文強與合作團隊,推出抑制透明質酸(玻尿酸)合成,以治療新冠肺炎的新策略。
在《NamiRNA、透明質酸與新冠肺炎治療新策略研討會暨羥甲香豆素在新冠臨床治療中的應用推介會》上,于文強指出,新冠致病的罪魁禍首或為HIS基因序列。在過去的近10年,團隊發現一類在細胞核內發揮獨特啟動作用的NamiRNA(NuclearActivatingmiRNA),打破傳統miRNA抑制理論經典,創造性提出NamiRNA-增強子-基因啟動理論,這也為新冠致病新機制的研究打下基礎。
于文強團隊經研究發現,新冠病毒基因組與人類基因組存在5段完全相同的基因序列,長度為24~27 nt,團隊將它命名為HIS(Human Identical Sequence)。HIS在159258個新冠病毒基因組廣泛存在,且能靶向性地啟動人體中肺、血管等非免疫細胞中與炎症相關的基因。因此,人感染新冠病毒後致病的罪魁禍首很可能是HIS基因序列—攜帶HIS基因序列的新冠病毒進入人體後和人類基因中HIS共同作用,這可能是引起「炎症因數風暴」的重要原因。
由此,于文強與合作團隊推出抑制透明質酸合成,以治療新冠的新策略。團隊發現,新冠患者的血漿中透明質酸的升高,與淋巴細胞降低和肺部毛玻璃病變等臨床症狀密切相關。而HIS能夠啟動透明質酸的合成酶,引起透明質酸增加。在新冠肺炎患者的血漿中,透明質酸是升高的。透明質酸又名玻尿酸,是一種酸性粘多糖,分為大分子和小分子,小分子是重要的炎性介質。
在隨後的動物實驗中,團隊發現,單用透明質酸處理就能引起小鼠肺部典型CT影像學的毛玻璃病變,進一步證實透明質酸是新冠致病的共同物質基礎和治療新靶點,以透明質酸為靶點抑制其合成,可以成為新冠治療的新策略。4-MU是透明質酸合成抑制劑,對應藥物為中國已上市治療膽囊炎的口服處方藥羥甲香豆素。
此後,于文強團隊與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盧洪洲團隊合作開展臨床試驗,共入組新冠肺炎患者130例。初步研究結果顯示,羥甲香豆素能顯著促進患者體內淋巴細胞恢復,同時改善患者肺部病變。「這項研究找到了新冠的發病機制,進而明確了要怎麼去治療新冠。幸運的是,還找到了羥甲香豆素這樣有效的藥物。」盧洪洲教授表示。
鑒於中國新冠患者數量較少,該團隊聯合杭州創將醫療科技有限公司進行合作,在玻利維亞、厄瓜多等南美國家開展相關臨床試驗前期準備工作。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