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歷史的后里月眉糖廠製糖工場,是在地重要的文化資產,為促使糖廠活化及再利用,立委楊瓊瓔團隊1日會勘時表示,月眉糖廠萬事具備,只欠文化部和台糖公司合作結盟,近日將向文化部文資局爭取核定補助4成修復經費,盼早日讓糖廠重生。
台糖公司中彰區處經理黃進添表示,月眉糖廠位於后里區西北部,距國道1號后里交流道僅700公尺,區間與交通條件均優,糖廠已匡列預算修復,希望廠商來投資開發,促使廠區活化。
黃進添引領大家進入製糖工廠,映入眼簾的廠內輸送帶及廠外地磅,令人想起台灣俗語「第一戇,種甘蔗予會社磅」、蒸汽機車庫記錄運蔗五分仔車的動力演進、舊倉庫仍是盈滿豐收的象徵,以及圓柱糖蜜槽更是隱約飄過微微糖香。
陳本添議員及在地多位里長皆表示,台糖公司可思考打開糖廠邊界圍牆,將糖廠生產區以外的閒置空間開放與市民共享,翻轉原本的死角成為可親近的生活空間,讓地方及企業都能永續發展,后里成為一座富有魅力的城鎮。
楊瓊瓔服務處執行長洪柳益指出,「月眉糖廠製糖工場修復再利用工程」規劃設計案,台中市文資處已審查完成,近日會向文化部文資局爭取核定補助4成經費,建議先修復硬體如地坪、屋頂、太子樓及天花板、地下坑道空間、外牆及門窗等工程經費約2億元。
洪柳益認為,月眉糖廠萬事具備,只欠文化部和台糖公司合作結盟,糖業過往有風光的歷史,希望以糖業的觀點看文化經濟,未來將文化和經濟接軌,讓月眉糖廠重生並展開不同的風華。
陳濟民強調,製糖曾是台灣重要產業,糖廠更是地方居民共同記憶,是重要的文化資產,月眉糖廠重生有兩大課題,一是修復,二是活化,前者需要更深入仔細調查及研究,整修完成後的活化會和地方商討,納入在地需求和心聲。
製糖在日治時代是重要產業,西元1945年3月至6月,聯軍為封鎖台灣對沖繩的支援,而大量轟炸台灣有著高聳煙囪的糖廠,有著高聳煙囪的糖廠顯然為醒目的標的,所以今日月眉糖廠的煙囪仍遺留著彈痕累累。
后里月眉糖廠前身為「日糖興業株式會社大甲製糖所」,1909年設立至今已逾百年,1999年因環境變遷停止壓榨並轉型為觀光糖廠,2000年登錄「製糖工廠」、蒸汽機車庫、煙囪、密槽、機具及輸送帶等近6300平方公尺土地為歷史建築範圍,斑駁鏽腐的廠房及生產線洋溢濃郁的工業風,見證台灣近代產業和城鄉發展的多元光譜及歷程。
今日會勘行程,立委楊瓊瓔、市議員陳本添邀請文化部文資局長陳濟民、台中市文化局副局長曾能汀、台糖公司土地開發處副處長林熙泱等人現勘。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