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C技術與半導體集團副總裁Mario Morales接受CNBC訪問時表示,我仍然認為中國距離所謂的「先進製程」(leading edge)可能還差三到四個世代。如果你看先進製程,我們談的是16奈米或14奈米以下,大部分來自台灣和韓國,美國則由英特爾佔了一小部分。
三星和台積電等公司已經量產7奈米晶片,台灣和韓國在高階晶片製造方面的地位已難以撼動。
近幾年來中國一直在談論各種計畫,包括在研發上投入更多資金,以便在半導體和人工智慧等科學與尖端技術領域實現自給自足的能力。隨著美中兩個超級大國之間的緊張局勢不斷升高,美國對華為和中芯國際等中國科技公司祭出制裁,迫使北京當局加大投資力道。中國科技巨頭阿里巴巴、騰訊、百度和美團也都開始投入晶片開發。
IDC主管Morales表示,儘管中國大舉投資半導體產業,但不可或缺的仍是生產高階晶片所需的軟體和設備。
許多分析師此前曾表示,聚焦於傳統、「長尾」(long-tail)技術的中國半導體公司應該會有很不錯的表現。這些公司主要製造電源管理、微控制單元、感測器和其他消費者電子產品晶片等成熟製程的晶片,這些晶片雖然不需要先進製程,但對整個供應鏈仍然非常重要。
Morales表示,你將從這裡看到一些中國半體體生態系統蓬勃發展,並開始在市場上攻城略地。但中國還需要一段時間,可能還需要超過10年才能真的變得更具競爭力,至少在最先進的製程方面。
Morales提到中國最大、最重要的晶片製造商中芯國際時表示,這家公司具有28奈米的製程能力,而14奈米也已經開始提供一些樣本,但現實是中芯需要客戶才能真正拓展製程能力,而中國很多生態系並沒有使用到這種技術,因此中芯需要美國的合作夥伴和客戶,或歐洲客戶,甚至需要台灣客戶,才能有效提升這個技術,進而降低他們所需的成本結構。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