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研院院長劉文雄30日指出,電力系統是國家發展基礎,大型電力事故將對產業及人民帶來相當程度衝擊,技術面應強化電網韌性與可靠度,提升電力系統面對事故時反應和復原能力。(盧金足攝)
工研院院長劉文雄30日指出,電力系統是國家發展基礎,大型電力事故將對產業及人民帶來相當程度衝擊,技術面應強化電網韌性與可靠度,提升電力系統面對事故時反應和復原能力。(盧金足攝)
工研院30日在中科舉辦「公私協力提升供電穩定與綠色價值座談會」,產業分享自建再生能源設備,幫助電力永續又低碳。(盧金足攝)
工研院30日在中科舉辦「公私協力提升供電穩定與綠色價值座談會」,產業分享自建再生能源設備,幫助電力永續又低碳。(盧金足攝)

工研院30日在中科舉辦「公私協力提升供電穩定與綠色價值座談會」,近來電力事故頻傳,工研院分析原因為人員危機意識與經驗不足,造成電力設備故障,缺乏縝密的防呆機制所致,要避免電力事故重演,應從「技術」、「人才」與「監管」三方面著手。

今年303大停電影響超過500萬戶,供電穩定與否成為熱門議題,對企業而言,充足且低碳的電力不只是產業興盛基礎,更是滿足國際綠色供應鏈必要元素。

工研院院長劉文雄指出,電力系統是國家發展基礎,大型電力事故將對產業及人民帶來相當程度衝擊,技術面應強化電網韌性與可靠度,提升電力系統面對事故時反應和復原能力,縮短電力事故發生時影響範圍與時間。

此外,要以完整及有效的保護協調機制,加上敏捷系統調度,避免事故擴大並能快速復原,公私協力幫助移轉電力尖峰負載,以利於電力調度。

台電專業總工程師吳進忠指出,經濟成長帶動用電量增長,加上台灣地狹人稠,興建電廠不易,台電與產業緊密合作,鼓勵引導產業改變用電行為,分散用電尖峰負載,並給予產業相對應的電費扣減。

吳進忠強調,台電去年上路的電力交易平台,導入民間電力資源,已逾18家廠商參與,號召廠商投入把餅做大,促進供電穩定局面。

2021年經濟部公告俗稱「用電大戶條款」,用電量達門檻的大戶,必須在5年內建置完成10%再生能源自發自用。

台電配電處副處長洪通澤說,以產業自主建置再生能源發電設備為例,愈早裝置完成,愈快享用電大戶條款早鳥優惠,減免義務裝置容量,自主再生能源設備可提供部分廠房電力用途,減少電費支出。

能源技術服務商業同業公會理事長趙宏耀指出,產業發展低碳製造製程,提升能源效率,不只是為供電穩定,更是在全球淨零碳排趨勢下,各大國際品牌都要求供應鏈達到碳中和,產業將面臨嚴格的節能減碳壓力。

趙宏耀表示,該公會積極推動能源技術服務業Energy Service Company;ESCO商業模式,由ESCO業者協助終端用電戶提升能源使用效能,改變能源使用行為;藉助第三方融資投資能源效率改善計畫,擴大能效方案的推動。在促成客戶降低成本,ESCO業者及融資方獲得報酬的同時,並可達到實質節能減碳的目標。

工研院今日在往中部科學園區舉辦「公私協力提升供電穩定與綠色價值座談會」,邀請中部科學園區管理局局長許茂新、台電副總經理張忠良、中山大學電機系教授盧展南、能源技術服務商業同業公會理事長趙宏耀、台灣科學園區同業公會副理事長蔡國洲、台電專業總工程師吳進忠、台電配電處副處長洪通澤等產官學研專家,共同探討產業參與需量反應的各種方式,以協助國家移轉電力尖峰負載,以雙贏成果,幫助台灣電力永續又低碳。

#電力 #產業 #台電 #供電穩定 #工研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