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議投資人應保持冷靜,眼光放遠,利用股市急殺或錯殺時,逢低危機入市科技股,往往可享有後續波段反彈的甜蜜行情,而在「破壞式創新」持續滲透到各產業下,AI機器人相關基金將有不錯的表現。

王嘉豪指出,未來烏俄情勢將有更清楚發展,不確定性解除下,股市有望震盪打底並迎來反彈;而貨幣政策正常化前期,股市多震盪,但升息的背後少不了經濟與企業獲利支撐,正式進入升息後,多頭往往能主導風險性資產攻勢。根據美國科技股上季財報與展望來看,雖不少公司提及供應鏈影響短期難解,毛利或營利率承壓,但隨著通膨於第二季放緩後,此次保守的展望反而提供獲利上修契機,建議可利用烏俄戰爭短線的急跌逢低布局美國科技股。

王嘉豪表示,股市震盪期間,「破壞式創新」趨勢未變,「破壞式創新」持續滲透到各產業,顯示「破壞式創新」為資產配置必備。根據Richard N. Foster 的Innosight著作,「不創新就淘汰」將大大影響S&P 500指數成分股的生命週期,在過去十年中,S&P 500指數中約50%的公司已被替換,按照目前的淘汰速度,S&P 500指數成分股大約每兩週被替換一次。

由於人類追求進步的本質不變,帶動「破壞式創新」的滲透速度越來越快,「破壞式創新」與科技革命帶來的新增經濟動能相當強勁,未來3~5年持續為企業帶來新的業績成長切入點,AI機器人即是受惠的主要領域,看好軟體(服務)、半導體相關互動式媒體服務、網路行銷和零售、電動車等類股。

#全球 #破壞式創新 #AI #機器人 #王嘉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