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振榮日前接受《彭博商業週刊(中文版)》訪談時,提及元宇宙主要由兩個單元構成,一是以電子為主的半導體和資訊裝置等硬體,另一個是軟體,廣義而言即為涵蓋各種內容。隨著元宇宙議題的興起,更多的前景擘畫、影響力也日益精彩、放大,但真正要落地,他也重申,最大的關鍵在於內容應用。
施振榮指出,元宇宙強化了視覺和感官體驗,本質上是下一代互聯網技術的「化身」,同時也是現有網路世界文化意義的延展,讓用戶的精神文化消費變得更豐富和多元化。儘管元宇宙可能會帶來技術和消費革命,但從文化角度來看,元宇宙不僅是一個關於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的議題,還是一個人類要重新定義世界是什麼、人類的發展將走向何方的更高層次的叩問。
他進一步表示,元宇宙不再是未來,而是已經發生的技術進步的產物,是對下一代互聯網的探索和實踐。元宇宙的本質是極高的用戶體驗,本身所包含的互動式技術的進步,不僅帶來了社會運轉效率的提升,並且隨之帶來更多文化領域的創作可能性。
早在元宇宙話題發燒前幾年,施振榮即已從科技界跨足藝文界,不僅身體力行、擔任新年音樂會的製作人,2019年底時並與志同道合的夥伴攜手成立科文雙融公司,搭起文化+科技共創平臺,從文化出發、創意發酵,再到運用科技完整呈現。
在施振榮對文化+科技的元宇宙構想裡,現僅邁出了一小步,要從被動融合走向主動融合、從淺層次融合走向深層次融合,再從優勢領域融合走向全產業鏈融合……等,要做的事情還有很多。
但他深信,無論科技如何創新發展,從單方面的使用層面階段,到文化層面的醞釀,甚至到共創文化的階段,「以人為中心」而運轉的演進是唯一不變的。借助新技術,將會有越來越多的創作者、使用者將自身創作、生活等習慣遷移到虛擬世界中,而元宇宙技術也將帶來關乎到文藝創造方式與習慣改變的趨勢。
他進一步指出,「技術發展的道路是未定的,但技術發展趨勢卻是既定的。積極抱有期待的人會覺得元宇宙行進得很慢,但相反地,不在其中的人才會覺得怎麼變化來得這麼快。」
從硬體的角度來看,施振榮表示,人類的裸眼體驗最讓人感覺舒服,也是最被普遍接受、且看好的技術方向,因此一直以來討論的重點之一,就是元宇宙的硬體設備如何能為消費者帶來便捷舒服的沉浸式體驗。至於軟體方面,關鍵則在於提供內容創新與增值服務,因為元宇宙要落地的最大關鍵,還是內容應用。
至於內容要有所突破就一定要有自己的特色,例如從小眾領域切入、做一點嘗試,然後再慢慢做大、擴大影響力。在這過程中,小眾與否不是重點,但能不能變成經典、會不會被時間淘汰?就是關鍵。
施振榮提及他的目標,就是要以具有東方矽文明特色的內容,加上由人本智慧出發,在元宇宙定能創造出更高的價值。他期能以「東方矽文明」重塑中華文明,進而發揮如漢唐時期在世界上那樣的影響力。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