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實施嚴格的「清零」防疫政策,導致該國約45個城市將近4億人、也就是近三分之一人口,處於完全或部分封鎖的狀態。
根據野村所做的分析,這些地方貢獻中國這個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全年國內生產毛額(GDP)的40%,相當於7.2兆美元。該公司上周出具報告指出,因為目光焦點主要仍集中在俄烏戰爭和聯準會升息上,全球市場可能低估了中國封城的影響。
上海市周一(4月18日)通報單日新增2萬2248個新冠確診病例,以及3個染疫死亡個案,為這一波疫情爆發以來首見。消息人士透露,由於民怨不斷升高,上海官方已經設下在本周三前實現「隔離區以外不見病毒傳播」的「社會面清零」目標,並以此做為解封的必要條件之一。
《路透社》報導指出,自3月爆發疫情以來,上海市累計超過32萬人確診,並已進行多達2億次核酸檢測。
長時間隔離不僅導致上海市民苦於糧食短缺、醫療缺乏,也導致上海港這個全球最主要的港口之一面臨嚴重的缺工問題。去年該港口承載全中國超過20%的貨運量,但現在基本上已經停擺。目前入港的貨物在上海海運碼頭平均滯留8天才能運往其他地方,自從當地政府實施最新一輪封控以來,貨物滯留的時間已經拉長75%。貨物空運業者已經取消所有進出上海市的航班,而支援進出口配送的卡車目前超過九成已經停駛。
根據2021年的官方統計數據,上海生產中國約6%的出口產品,當地和周邊地區的工廠停工勢必使供應鏈問題更為惡化。
索尼和蘋果供應商位在上海市與周邊地區的工廠停工,全球最大筆電代工廠和MacBook製造商廣達在當地的工廠也已經完全停產,該工廠約占廣達筆電產能約20%。特斯拉也按當地政府規定關閉在上海的超級工廠,該廠每日生產約2,000輛電動汽車。
上周五中國工信部宣布已派出工作小組前往上海,將制定一項讓上海市666家重點製造商復工的計畫。
特斯拉高層希望上海廠可以在周一獲准復工,結束該廠自2019年啟用以來持續最久的停擺。根據路透社調查,到目前為止,特斯拉已經損失超過50,000輛電動車產量。
Eurasia Group中國與東北亞部門主管Michael Hirson表示,上海封控對中國的影響很大,對全球經濟造成的衝擊也相當巨大,「我認為至少在接下來的6個月裡,我們將面臨更劇烈的波動,而經濟和社會恐將更為混亂」。
中國製造業和航運長時間中斷或許有助於加快拜登政府減少對中國產品與供應鏈依賴的計畫進展,但此舉將帶來立即性的重大衝擊。世界貿易組織在上周發布報告中提出警告,由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所激發的全球經濟脫鉤,在最壞的情況下,長期而言可能導致全球GDP下滑5%。貝萊德董事長Larry Fink在給公司股東的信中表示,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已經讓我們過去30年來的全球化畫下句點。
根據香港中文大學所做研究,中國最近實施的防疫封控措施,每個月可能造成至少460億美元的經濟產出損失,相當於其GDP的3.1% 。
分析師認為中國今年要實現5.5%的GDP成長目標並不實際,儘管這個數字是中國30年來最「謙卑」的目標。
本月初世銀已經將中國今年的經濟增長預測下修至5%,並警告如果封控措施持續下去,那麼今年的經濟成長率可能跌至4%。
周一稍早前中國發布今年第一季GDP年增4.8%,優於彭博、財新和路透社所做的預測調查,他們分別預估中國首季GDP成長4%、4.5%和4.4%。摩根士丹利已將中國首季GDP成長率預測從4.5%下修至3.9%,並將首季GDP季增率預測下修到零增長。
中國最新發布的GDP成長數據尚未反映上海自3月底實施的硬封城,分析師表示,受到商業中心上海和其他地方封城影響,中國4月的經濟數據可能更為惡化,部分分析師警告中國陷入衰退的風險正在升高。
ING大中華地區首席經濟學家Iris Pang表示,封控造成的進一步影響很快就會體現,不僅因為日用必需品運送延遲,也因為這將導致服務業與製造業的不確定性升高,而原本這兩大領域的不確定性就已經影響中國的就業市場。她表示,如果中國的財政支持措施不能及時到位,我們可能需要進一步修正GDP預測。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