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聞23日報導,大陸國家衛健委疫情應對處置工作領導小組專家組組長、北京清華大學萬科公共衛生與健康學院常務副院長梁萬年受訪時表示,必須堅持「動態清零」,躺平後的惡性循環是一場災難。「動態清零」是一個總方針,在這一方針下許多工具、措施和策略並非一成不變,是在不斷優化調整的。

梁萬年解釋「清零」有三層含義:一是病毒的消滅;第二是疾病的控制;第三是疫情的控制。以目前的技術,新冠病毒無法被消滅掉,也很難做到百分之百疾病的控制。所以,現階段最關鍵的清零就是對疫情的清零。

「我國老年人口數量巨大,目前老年人口疫苗接種率相對來說還不夠高。」梁萬年表示,一旦疫情管控放鬆,它的結局可以看得很清楚,肯定是病毒廣泛地傳播,老年人群的重症和死亡數量是巨大的。對於一個國家來說是一個巨大的災難。大量重症的出現,反過來擠兌醫療系統,而且隨著醫務人員感染勢必又會造成正常的醫療服務的需求得不到有效滿足,將會形成一種惡性循環。

「動態清零的精髓,一個是快速,還有一個就是精準。」梁萬年表示,要做到快速,要求保持高度的警惕,也就是公共衛生系統的監視能力要強化,加強一些症狀的監視,加強病源的監視,一旦發現就快速地實行圍堵,把疫情控制在最小的範圍。

梁萬年表示,各地在下一步的疫情防控中必須從四個方面做好準備:一,應急管理機制。二,保供系統。三,正常抗疫的物資儲備,口罩、呼吸機、防護服等等。四,針對疫情的工具和手段,核酸、方艙、隔離點、轉運車輛、醫務人員等方面準備。

到底何時能夠放開,梁萬年表示,要具備幾個條件:

從大陸全國角度來看,首先要保證易感人群有比較好的免疫力,現有的手段是靠疫苗接種,建立起比較好的防護。實踐已經證明,疫苗對於預防重症和死亡是特別有效的。

第二點是對這種病毒變異的認識需要進一步加深。Omicron變異株肯定不是最後一個變異株,這是國際科學界的一個共識。如果說Omicron再也不變了,這是人類的好消息;但哪天它變得更壞了,傳播力強、致病力也強,還是要採取更加嚴格的措施。

第三點是準備措施。針對Omicron傳染需要的救治床位,包括人力物力的準備。在疫情防控狀況下,有效的生活物資保障準備,還有比如交通、配送、社區管理等相關機制的建立。

#新冠肺炎 #大陸 #梁萬年 #一個 #動態清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