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政府宣布開放、親近山林政策,登山人數激增,也使得山難案件持續攀升。民進黨立委湯蕙禎、莊瑞雄今在立法院質詢時呼籲內政部、消防署應思考提撥經費建置車載式5G通訊設備、AI無人機作為救難設備,並研擬讓登山者配戴專用的發報通信智慧手環,讓登山客遇到山難時能立刻發送資訊與位置。對此,消防署長蕭煥彰持正面態度,強調會納入後續採購推動參考。
內政部消防署近3年山域事故統計,2019年發生207件,死亡27人,2020年454件,41人死亡,去年398件,30人死亡,近三年死亡人數均高於10年平均的21人。
對此,湯蕙禎今質詢時指出,以山域事故發生總人數來看,108年有262人、109年655人,110年則有566人,比起以往明顯有增高;然而,山難發生後,人力救難隊因為必須集結、出發、登山、搜尋,容易就會錯失最寶貴的救援黃金時間。
湯蕙禎說,即便有直升機參與搜尋,但成本龐大,也易受天候影響任務執行能力;雖然目前已開始推廣無人機搜尋,但受到山區基地台的限制,現有無人機通常得透過4G、5G訊號才能使用,造成偏遠山區因訊號微弱而無法出勤。
湯蕙禎指出,目前很多國家開始透過無人機、AI智慧加上手環,整合成新一代的高山智慧搜救方案,讓特定操作人員出發到達距離目標20公里內的範圍,即可起飛搜尋,有助爭取寶貴的救援黃金時間。尤其,AI無人機可視天候情況派發不同機種執行任務,採用獨特通訊架構傳輸,不透過4G、5G通訊,完全不受山區基地台限制,讓搜救人員能更快速找到目標。
湯蕙禎強調,若能進一步讓登山者以使用者付費的方式配戴專用的發報通信智慧手環,一旦出狀況就能自己觸發警報發信,讓搜救人員根據訊號出動救援。
對此,消防署長蕭煥彰持正面態度,他說,山域救難包括搜索與救援,目前消防人員只要抵達現場,救援難度並不高,但搜索確實有需要克服的地方。因此,針對山域救難團隊的救援器材提升,這些建議確實非常好,會納入後續採購推動的重要參考。
莊瑞雄也指出,前瞻基礎建設第三期特別預算,針對「數位建設-推廣數位公益服務」編列4億2846萬,但現在無人機救災是否已能達到替補人力的不足、降低第一線人員深入險境的風險?他認為,內政部應建置車載式5G通訊設備,以提升山區的救災及災害預防功效。
莊瑞雄表示,以屏東為例,當地超過一半都屬於山地,一旦發生暴雨風災,山地鄉的受災往往很嚴重,通訊設備顯得格外重要,因此建議在山區優先建置車載式5G通訊設備。
莊瑞雄說,希望趕快看到,而不是只有紙上談兵,畢竟全世界這麼多國家都採用這種救災模式,就是台灣還沒看到有這樣的機制。
對此,內政部長徐國勇表示,他贊成救災要智慧化,目前訓練中心的特搜隊已有特定場域進行規劃訓練,看預期成果如何會再編列預算處理。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