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戰爭開打的同時,網路資訊空間也發生一場驚心動魄的戰爭。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副院長范勇鵬表示,這場資訊戰永久改變了未來戰爭型態。他呼籲,中國應該以此為鑑,戰爭絕非只是軍隊的事情,而應考慮打造新的資訊戰指揮中樞和作戰系統,以便未來戰爭時能全面領導網路資訊戰、輿論戰。
范勇鵬日前在《這件是中國》節目中指出,在網路訊息世界裡,這確實是一場貨真價實的「世界大戰」。涉及範圍遠遠超出俄烏雙方。實際下場參戰的絕不僅僅是俄烏雙方,美國和北約都是直接插手,大企業、大銀行、非政府組織、國際機構都參與進來,就連中國等等這些不相關的國家和地區也被裹挾其中。「衝突已經不僅僅是兩個國家、兩支軍隊之間的戰爭。這就是未來戰爭的形式。」
范勇鵬說,更重要的是,全球大眾深度捲入。《紐約時報》專欄作家傅利曼說,這是首次由個人拿著手機在TikTok社群平臺上進行報導的戰爭。這種變化對雙方都是一把雙刃劍,美西方沒有辦法再靠傳統媒體的優勢來壟斷資訊;反過來,俄羅斯也沒有辦法壟斷戰場資訊。這場戰爭看起來好像已沒有局外人。
但他也提醒,任何一種武器都是雙刃劍,用得好可以殺敵,用得不好則會傷己,資訊戰也是一樣,一不小心就會產生意想不到的副作用。像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的演講,結果經常不是得罪德國、得罪美國,就是得罪日本,哪壺不開提哪壺。
范勇鵬還稱,西方不斷把自己主導的國際制度武器化,其實也是損人不利己。這次資訊戰向世界人民暴露一個重要事實,就是西方所有的新聞機構和社群媒體平臺都不是中性的,都可以拿來用作武器;這種武器化的做法短期內可能會產生巨大的殺傷力,但長期看卻會挖掉自身的信用根基。
此外,范勇鵬呼籲,從俄烏戰爭中的教訓來看,在戰略層次上,中國要進一步做好話語建設。資訊戰裡的輿論鬥爭,在制度層次上,要打造新的資訊戰指揮中樞和作戰系統。俄烏衝突資訊戰再次提醒中國,戰爭絕不僅僅是軍隊的事情;一旦開打就是全面戰爭、超限戰爭,應對思路也必然是全域性的。
他更建議,中國也許要考慮建立資訊戰的指揮中心,戰時來全面領導網路資訊戰、輿論戰,打響中國話語的全面戰爭,不給敵對勢力的資訊圍剿留下任何機會。建立起這個中樞機構後,要給民間力量和人民群眾留出更多的空間,當然前提是有甄別鑒定、有約束懲戒機制,要形成信任和授權機制。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