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公司「Govini」在新報告中指出,在美國與中國大陸日益激烈的軍事及技術對抗中,獲勝條件並非製造出最棒的武器,而是取決於誰能夠最有效地利用新興技術,警告美國在人工智慧(AI)等領域的投資仍「遠遠不足以追過中國大陸」。
Govini在《國家安全計分卡:關鍵科技版本》(The National Security Scorecard: Critical Technologies Edition)報告中指出,從近期的俄烏戰爭中可以發現,武裝衝突的未來將由自主或半自主式無人機、獲得AI輔助的情報蒐集與整合系統、肉眼難見的網路作戰、先進移動式通信和電腦設備等新興技術決定。
Govini表示,美國政府在關鍵技術項目的投資確實有大幅度成長,已自2017財年的607億美元(約新台幣1.8兆元),提升為2021財年的1172億美元(約新台幣3.49兆元)。
但事實上,此趨勢很大程度上與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有關,因為在2021財年的關鍵技術預算中,就有近400億美元(約新台幣1.19兆元)花費在生物科技上,遠高於AI與機器學習(Machine Learning)領域獲得的120億美元(約新台幣3570億元)。
Govini指出,AI與機器學習技術持續形塑發生於烏克蘭的戰爭,但美國對該領域的投資卻不足,未來恐在相關戰場遭遇失敗。該公司強調,雖然美國政府近年來已意識到新興技術對未來繁榮,以及與北京戰略競爭的重要性,但若想追過中國大陸,其目前的動作仍遠遠不夠快。
不過Govini負責戰略事務的副總裁費邊(Billy Fabian)告訴軍事新聞網站「Breaking Defense」,俄烏戰爭帶來的教訓肯定能成為有效動力,讓美國政府更努力投資AI等技術;事實上,在拜登政府2023財年的預算計畫中,五角大廈便請求國會同意提供有史以來最高額的研究與發展經費。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