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溪口是國家重要溼地,不過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歷時2年調查,發現溪口北岸處污染嚴重,多數為海漂垃圾,來自於溪流上游家庭廢棄物,甚至有不肖業者棄置廢棄物,由於溪口沿岸涉及多個管理單位,基金會呼籲中央、地方共同正視,提出管理策略,找出源頭,加強稽查,才能讓河川變乾淨。
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長期監測花蓮溪口廢棄物來源,從2020年2月起,將花蓮溪出海口沙洲分為溪側、海側、及北岸出入口的消波塊側等3處,定時進行全線調查,再依據國際海洋廢棄物登錄表(ICC)登錄,藉系統性調查,分析比較廢棄物來源。
研究員温珮珍說,調查發現寶特瓶、菸蒂、免洗餐具最多,推測生活遊憩、漁獵活動為主要廢棄物來源,其中寶特瓶仍是廢棄物的大宗,另有菸盒、菸蒂、外帶便當盒、紙碗、竹筷等免洗餐具,應與花蓮溪口釣魚、捕鰻、捕魩仔等活動有關。
另外,溪側高達8成垃圾來自上游河漂垃圾,多是家庭廢棄物,還發現蓄意丟棄的家庭、建材廢棄物。消波塊側也有不少遭人惡意丟棄的營建廢棄物,可能造成民眾受傷,對海洋遊憩帶來危險。
黑潮文教基金會今天發布2年監測報告,同時邀志工淨灘,發現為數不少的寶特瓶、餐盒、菸盒等,一個上午就清出60公斤的垃圾。
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執行長林東良指出,溪游上流漂到出海口的垃圾多半裹有泥沙,而海洋漂流上岸的垃圾常見附生藤壺等海洋生物,從外觀多半可以辨別來源。
他也說,花蓮溪口是國家級重要濕地,附近區域包括營建署所轄、縣政府所管,水利署負責河川治理;南北岸還有地方公所政區域。建議有關單位參考出海口區域監測結果與來源分析,提出相應管理策略,將廢棄物源頭攔截,也呼籲社會大眾一起關心海洋議題。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