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英國匯債本周有回穩跡象,但分析師認為震盪還沒結束,尤其債券價格仍不穩定。英國經濟在通膨率逼近10%及衰退在即的壓力下,還憑添借貸成本劇增的問題。
安聯集團首席經濟顧問伊爾艾朗(Mohamed El-Erian)說:「在這種情況下,政府的借貸成本讓人招架不住,連帶我們的也是。」
英鎊狂貶已經夠糟,那會推升進口成本,增添英國央行盡快大幅升息的壓力,但英國債券價格恐跌得更凶。
以5年期公債殖利率衡量的英國中期借貸成本,已超越希臘和義大利。希、義是出了名的高負債國家,投資風險也相對較高。
今年3月,希臘債務在經濟產出的占比達189%,同時間義大利的債務占GDP比重為153%,英國的債務占GDP比例將近100%。
世界各國公債殖利率普遍飆升,是全球掀起升息抗通膨潮所致。但英國債券遭拋售,歸因於新上台的特拉斯政府,推出涵蓋50年來最大減稅規模的經濟計畫,需要借更多資金來支應,偏偏此時英國央行啟動量化緊縮準備減持債券。
根據Nat West Markets首席英國經濟學家沃克(Ross Walker),以往市場每年吸收約1,000億英鎊的英國債券。但隨著英國央行從買方變賣方,加上英國政府需要借入更多資金,他估計債券供給將攀升至3,000億英鎊左右。
智庫Resolution Foundation預估,到2026年至2027年,債市的走勢會增加約莫140億英鎊的借貸成本。
投資人對英國經濟未來走向出現信心危機,加劇殖利率升勢。投資人擔心,英國政府想藉由提振需求來帶動經濟成長,但這與英國央行透過降低需求控制通膨的目標相牴觸。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