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林縣地層下陷嚴重之處原本在高鐵沿線鄉鎮,近5年來遠處的大埤鄉下陷程度卻後來居上,該鄉地處低窪且有河川流經,不應地層下陷,雲林縣府研判是全鄉無灌溉渠道,又是全台種稻面積最廣鄉鎮,這4年來乾旱缺水,農民抽地下水維持耕作所致。縣長張麗善表示,已指示規畫抽北港溪到高灘地蓄水,一併解決農民灌溉及地層下陷問題。
縣府水利處指出,高鐵沿線的元長鄉、虎尾鄉、土庫鎮的下陷程度與前一年差不多,深度約7公分、面積200多平方公里,趨於穩定。大埤鄉10年前並無地層下陷,這5年下陷明顯、面積變大,仍在惡化中。
水利處表示,大埤鄉種稻面積廣,北鎮村、西鎮村、怡然村、舊庄村是非重劃區,長久以來缺乏地面水的灌溉渠道,2022年發生百年大旱、2023年是200年大旱,全鄉種稻面積不變,抽水規模加劇。
水利處長許宏博表示,解決之道是增供地面水、減抽地下水,實際在耕作的農田就該要有灌溉水路,強烈建議農田水利署把最全台缺水的、地層下陷最嚴重的大埤鄉變成灌區示範點,這是全台重中之重。
縣長張麗善表示,大埤鄉地勢低窪,鄉內至少有5條河川、區域排水系統通過,每逢豪大雨就易淹水,平時卻無灌溉渠道,農民看得到水但用不到,只擁有水患災害,對該鄉民眾實在不公平。
張麗善說,她責成水利處解決大埤鄉灌溉問題,抽北港溪水到滯洪池讓農民引水,若中央有更好規畫縣府樂見其成。大埤鄉民維持種稻,就應建設地區域灌溉渠道,才能解決地層下陷問題。
水利處表示,大埤鄉西鎮村、怡然村民為解決缺水問題,已有些農民自行從北港溪抽水蓄水,共同分攤電費,縣府規畫自北港溪抽水是最佳解決之道。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