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清德總統今天提出未來30年內,目標台灣在物理、化學、醫學3個領域內,至少能夠增加3位諾貝爾獎得主。 中研院院士陳培哲表示,總統有這樣願景很好,但要看清楚現實,到目前為止完全看不出來可能人選,因為跟其他國家差距太遙遠,望塵莫及。

陳培哲指出,近年日本得到很多諾貝爾獎,原因在於日本的大學人才輩出,以跟國立台灣大學同時成立的日本大阪大學為例,大阪大學創校百年已經產生四位諾貝爾獎得主,今年諾貝爾醫學獎得主坂口志文 就是來自大阪大學;反觀迎接創校百年的台大,至今一位諾貝爾獎得主都未誕生,甚至距離還很遙遠。

陳培哲分析,近年日本頻在諾貝爾獎有所斬獲,關鍵在於日本對自己的文化有所見解跟信心,並願意投入創新研究;台灣的大學大部分都跟著美國、歐洲流行科學,缺乏獨創性跟創見,賴總統喊出333的願景是不錯,若沒有解決根本問題,政府一再把大學跟中研院當成政府的一部分,是不可能培養出原創的科學家。陳培哲感嘆,對於台灣有機會榮獲諾貝爾獎可能人選,到目前為止完全看不出來,因為跟其他國家差距太遙遠,望塵莫及。

陳培哲說,若要把賴總統的願景變成可能,首先要做到政府不干擾大學,讓大學能夠專心做研究;同時,爭取社會捐贈,讓大學研究不受政府制約,如果科學研究沒有獨立性跟原創性,不可能有所突破。

#賴清德 #諾貝爾獎 #中研院 #陳培哲 #願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