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清德總統日前拋出諾貝爾獎333計畫,外界關注,總統宣布前是否有跟相關部會討論,中研院長廖俊智今天表示,事前沒有跟賴總統討論過相關計畫,宣布前才被口頭告知,但總統一直都很關切諾貝爾獎。廖俊智認為,台灣要拿到諾貝爾獎,至少要做到長期穩定基礎科學經費投入、容許失敗、勇於嘗試、減少外界干擾等4件事。
賴清德總統日前頒發「總統科學獎」,提出希望在未來30年內,台灣於物理、化學、醫學三大領域中,至少新增3位諾貝爾獎得主,被稱為諾貝爾獎333計畫,引發社會關注與質疑。立委葉元之今天指出,過去也有總統提出20年計畫,現在賴總統又提30年目標,難道淪為口號?還是真的有可行性?
廖俊智今天受邀列席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備詢表示,這是非常好的目標,諾貝爾獎得主10年前曾寫文章提到,要投入研究好好執行,不要想得諾貝爾獎,重點是做好研究,研究員態度很重要,不能急急忙忙為了要得獎,要紮實把研究做好,而不是為了要得獎。
立委羅廷瑋關切,賴總統宣示諾貝爾獎333計畫前,有無跟中研院討論過,廖俊智回應,賴總統一直很關切諾貝爾獎,但沒有談到具體內容,直到宣布前他才被口頭告知。
羅廷瑋認為,中研院應該跟總統報告學術上面臨困境,清楚問題後擬定執行計畫,而不是只喊口號?廖俊智說,要達成諾貝爾獎目標要做4件事,第一要有長期穩定經費支援;二是鼓勵勇於嘗試,不是完全照計畫執行,跟審查經費精神很不一樣;第三要容許失敗,有時候沒有做到目標就會被某單位「釘」,這樣就不會勇於嘗試;第四是減少外界干預,包括政治、社會、經濟等,飯還沒煮熟就掀鍋,這樣飯怎麼會熟。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