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能今天下午舉行線上法說會,在AI相關視覺產品訂單暢旺下,佳能2025年前3季合併營收達65.7億元,年成長45.8%,營業毛利為17.73億元,年成長35.7%,合併毛利率為27%,年減2個百分點,營業淨利為6.07億元,年增103%,營業淨利率為9.3%,年增2.7個百分點,稅後盈餘為4.88億元,年增12.2%,每股盈餘為1.35元,其中佳能第3季稅後盈餘為2.85億元,超越上半年,單季每股盈餘為0.89元。
佳能預期,今年第4季將第3季成長,明年首季也會優於今年同期。
在新產品方面,目前機器人主要提供模組,並已有完整解決方案做為備案,機械手臂協作感測模組今年第4季開始出貨,配合明年終端客戶生產計畫供應,預計明年第1季、第2季整機導入,並針對機器人應用提升遠紅外線影像模組;無人機部分主要是提供客戶配件及鏡頭模,地圖影響縫合專案設計已完成,明年第3季針對大型車隊開始出貨,也準備無人機相關配件生產,以及進入機器手臂整機的生產安排。
章孝祺指出,佳能企業除基本的光學設計製造技術,2026年的研發方向與重點包括:新SoC發展計畫(利用內建神經網路引擎來提升相機效能及影像品質)、混合式防手震演算法開發、AI功能開發(機構噪聲消除/人聲立體聲增強/圖像去噪)、多重影像光學模組(熱成像/紅外線/測距儀)、新機構材料導入 (特殊皮件與微導電材料)、Android/Linux發展、發展ISP影像校正(機器視覺與數位孿生應用市場)。
在未來產品設計發展部分,章孝祺表示,未來產品設計會著重在影像與聲音的應用,區分4大類,1.Sport/Action Cam (運動、相機) 2.Hybrid Camera/Instant (複合式相機) 3.AI Hybrid System (AI多功能模組) 4.Machine Vision Module (機器視覺模組)。
展望2026年,章孝祺表示,美國關稅及匯率不確定因素收歛,2026年業績一定會比2025年好,營收朝突破百億元努力。
佳能企業樂觀預期,2026年營運成長,相關的營收占比預估為影像應用 (Video Application-含DSC、360度相機、複合式相機)70%、光學模組10%、新類型產品 (機器手臂、機器人視覺、AI產品、…)10% 、NRE5%、其他5%。
2025年各國因區域政治衍生的關稅問題在近期也逐漸底定,佳能企業策略上配合客戶需求,彈性調整東莞、北越及台灣的製造廠區安排,2026年也有了新的佈局,東莞廠生產總比為85%、北越為10%、台灣為5%。至2025年,北越與東莞寮步廠設備更新已累積投資達4500萬美金,因應2026年產量增加,、機器手臂感應模組,無人機影像模組及配件、機器人視覺模組的生產規劃,將再投入1500萬美金在生產線設備上,以提升生產效率。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