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吃東西、晚睡晚起、不愛運動,一項首次針對國內四到六年級學童進行的調查發現,高達2成6孩子腰太粗,但其中竟有3成自以為體態剛好甚至很瘦,對體型認知不足。營養師提醒,小時候腰太粗,長大後罹患三高的風險將高出正常學童2至5倍。
認知不足 有人自認瘦
這項調查由董氏基金會與三商美邦人壽進行,依全台學童人口比例,分北中南東4區,隨機抽樣1091名4到6年級學童;最讓人驚訝的是,調查這26%「腰圍身高比」超過理想值0.5的學童,27%覺得自己身材剛剛好,更有3%以為自己瘦。
調查發現,這些腰太粗學童中,不喜歡運動、每周運動5天以下的較一般學童多;飲食習慣上,腰太粗學童比正常學童少吃水果、少喝原味牛奶或羊奶,以及少和家人一起做飯、吃晚餐。
腰太粗 長大易三高
此外,腰太粗學童在假日時,比一般學童晚睡10分鐘卻早起15分鐘;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組營養師呂蕙如指出,早睡早起可促進生長激素分泌,兒童若超過10點後入睡,生長激素無法正常分泌,孩子恐怕長不高,影響肥胖程度。
她說,小時候腰圍太粗、肥胖,不僅增加日後持續肥胖機會,未來罹患三高(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的比例,女生高出正常體態者2倍,男生更高出5倍。
腰圍身高比 胖在哪
「小時候胖不是胖,讓人容易忽略兒童體重與體態超標問題。」呂蕙如說,兒童體態超標,主因之一就是自我體型認知不足、幾乎不量腰圍;以往檢測肥胖程度的標準為身體質量指數(BMI值),但「腰圍身高比」更能精確知道學童「胖在哪裡」,避免部分因運動型身材造成BMI值測出肥胖的情形。
國小生的腰圍身高指數這是第一次的調查,董氏是希望今年推廣之後每年可做相關調查。
「過胖不能拖!」高血壓學會祕書長王宗道表示,據臨床經驗,25歲以前發生的兒童型高血壓,大部分都跟飲食有關,胖小孩應少吃零食、多運動,尤其約14歲成長期過後,若體態仍然減不下,家長就需特別注意控制孩子的飲食。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