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鑑於台青赴陸發展時,除人生地不熟外,也常因錯誤的刻板印象,對大陸充滿誤解,在此之下,2月2日在上海舉辦的「旺報台商權益維護座談會-台灣青年大陸築夢之路」上,不少在陸就業的台青代表建議,應即時調整自身心態,甚至是優越感,勇於和當地人交流、「接地氣」,才能了解和尊重彼此的不同差異,並反過來幫助自己的職涯表現。

北京盈科(上海)律師事務所律師侯智騫舉例,2008年他選擇赴陸攻讀碩士時,有台灣的大學同學竟然「很認真」的問他,「在北京看電影是不是像廟會一樣,拉個白布幕,後面有人在搖?」,一開始還以為對方在開玩笑。而這個朋友,後來還考上法官。

接地氣 有彈性

他強調,這並不代表這個朋友不優秀,而是說在台灣就連許多高知識人才,都可能因為環境的隔閡,存在誤解,還常因意識型態導致理念落差,在此之下,由於兩岸在各領域密切相關,大陸近年更飛速發展,台青更應時常關注新聞時事,兩岸青年也應該多溝通、交流,「哪怕鬥嘴也好」,並保持樂觀開放的心態,汲取新知。

亞淨實業有限公司顧問黃婕妃也說,在大陸工作,常會覺得「這個世界變化太快」,如何以靜制動、見招拆招,和見賢思齊都相當重要,才能協助自己即時調整,更接地氣。

台創食品西點研發主要負責人張逸凡指出,他剛來時負責全大陸的技術推廣,當時常出差,第一年只有不到一半的時間在上海,但他為自己訂下目標,每到一個城市一定要認識不只一個朋友,因為不知道什麼時候還會再來,建立人脈總是有備無患。

黃婕妃還提到,大陸地域落差大,除了離開家鄉到異地發展外「出外靠朋友」相當重要,以自身做健康顧問的角度來說,出遠門時不只感冒藥,腸胃藥、頭痛藥等各種藥品她都會準備周全,才能最大限度的降低意外發生。

#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