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醫麻醉部主任程廣義(左)與中華民國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健康傳播委員會召集委員孫維仁(右)宣導「多模式 」止痛。(呂素麗攝)
高醫麻醉部主任程廣義(左)與中華民國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健康傳播委員會召集委員孫維仁(右)宣導「多模式 」止痛。(呂素麗攝)

前不久,中國陝西曾發生產婦因受不了陣痛跳樓輕生的憾事;台灣疼痛醫學會近幾年來大力推廣「多模式」或整合式止痛,可透過超音波找到控制病灶周邊神經,在神經周圍放置局部麻醉藥物,讓神經暫時休息,達到止痛效果,比傳統單一嗎啡效果更好,也可以加速傷口癒合,減少復發。

今年世界疼痛研究學會以「術後疼痛」為推廣主題,高醫麻醉部主任程廣義與中華民國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健康傳播委員會召集委員孫維仁26日在高醫宣導「多模式」止痛。

程廣義說,「多模式」止痛因為術後不痛,讓病人手術後醒來第一句話是「手術結束了嗎?」,目前傳統止痛以使用嗎啡最多,不過,可能會出現嘔吐、全身發癢、意識改變等副作用,病人比較不舒服;而「多模式」止痛則包括病患自控式止痛、超音波神經阻斷及止痛藥物等,可改善傳統止痛方式,。

孫維仁形容「多模式」止痛就像大學多元入學觀念,有多種管道可以進大學,他說,每個人的生理條件、手術部位、性別及年齡不同,怎能用同一種止痛方式呢?

程廣義表示,美國於2010年至2015年針對6000萬人統計數據顯示,在手術後使用單一藥物止痛,仍有3成的人處於極度嚴重疼痛;在台灣術後疼痛的比例也相當高,一般單純使用嗎啡止痛更是普遍,事實上,隨著醫療與科技的進步,不需如此辛苦的忍耐疼痛,多模式止痛讓病人術後不疼痛,且復原快,對病人幫助最大,是值得推廣的技術。

儘管台灣疼痛醫學會大力推廣「多模式」止痛,因病人必須自費,如高醫多模式止痛收費6000元,各大型醫院使用並不普遍。

#多模式止痛 #疼痛 #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