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傳統姓名的搜尋結果,共20筆
為了增進原住民族人的法律與社會權益,苗栗縣政府2025年原住民族權益手冊已編製完成,內容涵蓋身份權、教育文化、社會福利等多項權益。原民處表示,手冊的編制是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完成的,手冊將寄發至都會區各族人住所,希望可為族人提供全方位的支持。
針對原住民回復傳統姓名議題,內政部10日表示,原住民依姓名條例規定,原為漢人姓名可回復傳統姓名,再回復為漢人姓名,前述回復各以1次為限,但「台灣原住民族基於文化慣俗改名」者,不受改名次數之限制。
立法院20日再爆肢體衝突,民進黨為阻止憲訴法、財劃法及選罷法修法三讀,深夜闖入議場封鎖出入口。而本屆立法院自2月1日就職以來,已經為修法爆發多次衝突,甚至出現流血事件, 到底朝野有沒有共識?《中時新聞網》 特別整理至12月20日上午為止,本屆立委已通過的50條法案,見證新國會的「成績單」!
內政部於21日部務會報通過《姓名條例施行細則》部分條文修正草案,這次修法主要因應5月29日修法公布「姓名條例」增訂原住民名字可單列「原住民族文字」,以及由原住民族委員會調查確認原住民族傳統姓名文化慣俗,再由內政部會同原住民族委員會訂定指引,因此在施行細則增訂台灣原住民族應依「指引」取用傳統姓名,以及戶政事務所依「指引」受理原住民族基於文化慣俗改名等作業規範。
《原住民身分法》修正案今年1月3日上路,取得原住民身分更容易,許多漢人紛紛恢復原住民身分,讓桃園的原住民人口大增,不但創下單月增加596人紀錄,前5個月就超過過去1整年的2033人,累計至9月更達3636人,下屆山地原民議員很有可能再增加1席。
響應8月1日原住民族日,高雄市政府推出交通、場館等多項優惠,自8月1日起民眾至戶政事務所申請回復原住民傳統姓名,持換發的身分證至高雄市原民會,經確認後就有機會獲得50份限量好禮。
台南市議員Ingay Tali穎艾達利日前市政總質詢,針對「西拉雅族名制、族名及名譜」等議題質詢,台南市政府原住民族事務委員會2日表示,將積極研議向中央爭取經費或請中央辦理西拉雅族人名譜調查研究計畫,此外,也將視中央修法進度,適時檢討修正相關地方法規。
《原住民身分法》修正後,今年起有原住民身分民眾可採漢人姓名與傳統姓名並列登記,花蓮縣是全國原住民人口最多縣市,但有不少人不知族名如何拼音,吉安鄉戶政事務所與公所特地請族語老師協助,截至4月底已完成137位族人身分登記。
「原住民身分法」修正後,今年起原住民身分者可漢人姓名與傳統姓名並列登記,花蓮縣是全國原住民人口最多縣市,其中吉安鄉15848人最多,有不少族人不知如何羅馬拼音,吉安鄉戶政事務所與公所協助請族語老師,依各族家族傳統取得羅馬拼音族名,截至4月底止協助137位族人並列羅馬拼音傳統名字取得原住民身分,有疑問可去電戶政事務所洽詢。
公視《紀錄觀點》22日舉辦特映記者會,播出「2024觀點短片展」上集的3部紀錄片,讓受邀來賓先睹為快,並邀請短片《voyu》導演黃聖鈞跟薛若儀導演、《吹得到海風的地方》導演陳韶君導演、《肉人--精神病人的時間》導演少凡等人出席,分享創作及拍攝的甘苦談。
立法院昨(14)日三讀通過《姓名條例》修正案,本次三讀條文增訂,原住民族依其文化慣俗登記傳統姓名者,得使用原住民族文字,台灣原住民族基於文化慣俗,得申請改名。對此,長期關注原住民族權益議題無黨籍立委高金素梅表示,「其實眼淚都想要留下來」,她並提到,原住民的法案還有很多,希望民進黨立院黨團總召柯建銘可以簽字表決。
立法院今日三讀通過《姓名條例》修正案,內政部長林右昌表示,姓名認同是非常重要的,這不僅代表社會的進步,也是整個社會文化的提升,這次修法重點主要增訂原住民族可使用原住民族文字單列名字,不必侷限於中文姓名,具有歷史性意義,是族人、民間團體、立法委員、政府長期努力的結果,透過姓名登記,促進族群融合平等,更進一步認識了解彼此,讓原住民族文字原味呈現原住民族文化。
身分證可望單列族名!依現行姓名條例規定,原住民就算回復傳統姓名,仍要與中文並列,立法院內政委員會2日初審通過「姓名條例部分條文修正草案」,未來原住民可於身分證等文件上單列族名,原民會主委夷將.拔路兒3日受訪時表示,一旦法律通過上路,一定會馬上去改。
日前有原住民申請「單獨」以羅馬拼音的原住民族語登記為身分證姓名遭拒,不服提起行政訴訟,最終獲得勝訴,立法院內政委員會5日審查「姓名條例」,決議增列「臺灣原住民族依其文化慣俗登記傳統姓名者,得使用原住民族文字」規定,待院會三讀通過即可施行。
為創造多元包容的永續金融環境,金管會致力推廣普惠金融,並著眼於保障原住民與其他弱勢客群權益,並將新住民金融知識宣導納為普惠金融衡量及觀察指標。富邦人壽積極響應金管會政策,為落實ESG企業永續經營,除了實踐環境保護和公司治理外,更落實社會責任,持續深耕原住民及新住民兩大族群服務,包括推動原住民客戶傳統姓名登記服務、協助新住民臨櫃即時翻譯溝通及定期提醒保單權益。
台北市副市長林奕華25日上午代替市長蔣萬安出席行政院會,並於會中向行政院長陳建仁建議,同意讓原住民族國人在申請恢復傳統姓名時,可以不必再強制與漢名並列,而是選擇以羅馬拼音單列他們的傳統名字,並同步啟動姓名條例修法,使地方政府有所依循。而陳建仁也於會中表示,將先用函釋的方式辦理,並積極研議修法。
臺北市政府林奕華副市長今 (25)日代表臺北市出席行政院院會時為全國原住民族人請命,請求行政院儘速啟動姓名條例修法 讓原住民族人在回復傳統姓名時,不必強制與漢名並列,可以選擇以羅馬拼音單列他們的傳統姓名並使地方政府有所依循。
原住民姓名條例1995年通過,原民會希望推動原住民恢復傳統姓名,多年來各原民區域未有大規模積極回復傳統姓名,尖石鄉公所開第一槍,在23日起率先推出「百人回復傳統姓名及更正」響應政策,期待族人不忘祖先足跡。目前全尖石鄉原民約8000人,法令上路快30年,僅有303人完成登記。
桃園市主計處統計截至2023年6月底,桃園市從母姓者有7萬7231人,占全市人口比3.35%,在6都中最多,且2018年起每年登記從母姓的比率皆超過5%。主計處研判,主因跟桃園原住民人口有8萬多人相關,若母親是原住民,小孩從母姓可取得原住民身分,也能夠獲得不少福利。
泰雅族人寶杜.巴燕2021年向戶政事務所提出申請,要求只使用羅馬拼音文字登記身分證姓名,遭拒後他提起行政訴訟,去年台北高等行政法院判准,另6名原民也因同樣狀況,提行政訴訟,北高行政法院11日判決戶政事務所應依其申請,姓名變更登記單列羅馬拼音。可上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