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陳瑞杰的搜尋結果,共14筆
微創手術成顯學,北醫大體系宣布,3家附屬醫院近1年來「達文西手術」突破1000例,其中雙和醫院近400例,一舉衝上該體系第一。北醫大體系預計今年底再添購兩套達文西系統,並開設外科進階(Advanced Course)選修課程,為醫學系6年級學生量身打造菁英訓練計畫。
在台灣的偏鄉地區,許多長者為了就醫必須長途跋涉,一趟門診往往耗時一整天。為改善醫療可近性、縮短治療等待期,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與枋寮醫療社團法人枋寮醫院攜手啟動「TAVI綠色通道計畫」,讓偏鄉患者不必再為舟車勞頓而放棄治療。
台北醫學大學部立雙和醫院今(31)日舉行第六屆院長交接典禮,新任院長由專精器官移植的一般外科李明哲教授接任,將帶領雙和醫院持續精進核心醫療能力,肩負起醫學中心救治與照護「急、重、難、罕」病症之醫療使命。
台灣醫療科技展本月上旬盛大登場,台北醫學大學暨醫療體系今年以3A醫療為主軸,主打「Acute Care(急性醫療)」、「Ambulatory Care(門診與遠距醫療)」、「Advanced Care(尖端醫療)」,規劃4展區,同時展出33個亮點項目。
台北醫學大學宣布,所屬醫療體系全面導入「智慧輸液系統」,成為全台首家。包括北醫、萬芳醫院、雙和醫院、桃園新國民醫院等4家醫院,共導入1080台智慧輸液幫浦,護理師不僅可透過系統連線進行監控,確保病人輸液安全,更可大幅降低工作負荷。
英業達(2356)旗下英華達與臺北醫大學合作,將其「思邁智慧輸液系統」全面導入北醫體系之附屬醫院,成為全台首家導入「醫囑連線型給藥」智慧幫浦的醫療體系,含括了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萬芳醫院、雙和醫院及新國民醫院等四家醫院,共計導入1,080台智慧輸液幫浦,同時也為台灣智能輸液安全開創了新里程碑。
臺北醫學大學醫療體系宣布,全面導入英業達(2356)集團旗下英華達公司自主研發的「思邁智慧輸液系統」,成為全台首個全體系應用「醫囑連線型給藥」智慧幫浦的醫療體系。此次導入涵蓋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萬芳醫院、雙和醫院及新國民醫院,共計部署1080台智慧輸液幫浦,透過系統連線進行監控,不僅確保病患輸液安全,更大幅降低護理人員的工作負荷,為台灣智慧醫療發展立下重要里程碑。
國家衛生研究院、台北醫學大學、國立陽明交通大學聯合舉辦「遠距醫療國際研討會」,國內外專家學者齊聚一堂,共同呼籲全球不應因疫情消退而放棄遠距醫療。面對高齡化社會、醫護人力缺乏及響應永續、節能減碳等挑戰,遠距醫療不僅是趨勢,更將形塑台灣醫療照護未來。
台北醫學大學日前由董事長陳瑞杰、校長吳麥斯率團出訪日本東北大學,包括醫學院、口腔醫學院、藥學院、營養學院、人文社會學院等5個學院的院長、副院長及教師逾50人,聯合拜訪東北大學,寫下北醫大歷年最大規模的雙邊多領域研討會。
臺北醫學大學董事長陳瑞杰、吳麥斯校長9月18日率團出訪日本東北大學,包括醫學院、口腔醫學院、藥學院、營養學院及人文社會學院等五個學院的院長、副院長及教師等逾50人聯合拜訪東北大學,這也創下北醫大歷年最大規模的雙邊多領域研討會。雙方不僅在現有合作基礎上,進一步深化兩校夥伴關係,未來也將強化學術合作與研究,藉由實地交流與結盟,共創國際合作競爭力。
《荒丘崛起的醫學中心—雙和醫院創新致勝》記述雙和醫院從一座山丘變成醫學中心的歷程,於8月5日舉辦新書發表會,邀集前行政院長蘇貞昌、北醫大陳瑞杰董事長、李祖德董事、吳麥斯校長、雙和醫院程毅君院長,共同分享這段艱辛但極具意義的歷程,並期許未來走向國內一流醫學中心。
經4年籌備,由台北市政府委託台北醫學大學經營的行愛住宿長照機構正式開幕,為北醫大體系設立的首家住宿型長照機構;不僅導入智慧床墊、電子尿布、智慧圍籬、人臉辨識等智能設備,並由北醫提供就醫資料整合,以及24小時遠距醫療服務。
歷經4年籌備,由台北市政府委託台北醫學大學經營的台北市立行愛住宿長照機構今天(2)開幕,為北醫大體系設立的首家住宿型長照機構。不僅導入智慧床墊、電子尿布、智慧圍籬、人臉辨識等智能設備,並與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就醫資料整合及提供24小時遠距醫療服務,打造嶄新智能長照模式。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萬芳醫院及雙和醫院,今年以來陸續完成HIS 3.0資訊系統升級,展現北醫大體系邁向智慧醫院(Smart Hospital)的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