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半導體的搜尋結果,共37,617筆
華邦電(2344)公布自行結算的2025年10月份營收報告。華邦電含新唐科技等子公司10月份合併營收為82.25億元,月增3.85%、年增34.88%,創下40個月新高;累計2025年前10月合併營收為710.06億元,年增2.88%。若不含新唐,華邦電10月營收為59.35億元,月增12.4%、年增56.7%。美系外資表示,單月強勁的營收表現與特殊型DRAM與NOR Flash的價格上升趨勢一致,並維持NOR Flash今年第四季漲價5–10%的看法不變,外資重申首選,目標價維持72元。
文曄(3036)公布2025年10月自結合併營收約新台幣1,269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約28.7%,創下單月營收次高紀錄,相較第四季財測營收中位數,達成率約42%。10月營收維持年增動能,主要受惠於AI相關應用出貨持續強勁,涵蓋資料中心、伺服器及通訊等領域;此外,旗下Future所在的歐美市場需求亦持續年對年回溫。
由於美國政府部門關門情形有望結束,刺激市場人氣,美股隔夜全面上揚,金龍中國指數急漲2.3%。香港股市在大漲一天後,周二高開99點,但隨後縮小漲勢,在平盤附近窄幅波動。
巨路(6192)今日公布前三季財報,前三季累計營收為53.41億元,較去年同期衰退4.9%,稅後淨利7.38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約7.3%,每股稅後盈餘7.66元,優於去年同期的7.16元。其中,第三季營收17億元,稅後淨利2.54億元,每股盈餘2.64元。
半導體測試介面及設備廠旺矽(6223)在本業持穩高檔及業外強彈創高助攻下,2025年第三季獲利續創新高、每股盈餘9.3元,前三季獲利年增逾4成、每股盈餘23.65元,雙創同期新高。隨著10月營收雙升改寫歷史第三高,集團預期全年營收可望維持雙位數成長再創高。
美國政府恢復運作露出曙光,美股四大指數昨夜全面收紅,輝達、超微、美光等科技要角紛紛揚升,台股也在台積電、金控雙雄等業績報喜下,集中市場指數一開盤即站回2萬8千關,隨後創見、宇瞻快攻漲停領軍記憶體族群續衝,加上台塑四寶聯袂走強,拉抬指數續漲至28187.70點、大漲318.19點,盤面各大類也呈現普漲態勢。
面對少子化「第二波海嘯」逼近,旅美台人、東海大學北加州校友陳祥文日前在東海大學70週年校慶以〈從招生戰到需求戰〉為題發表專文並進行一場演講,呼籲台灣高教界放棄短線的「招生保衛戰」,改以「被社會重新需要」為核心戰略。他指出,根據人口推估,2043年台灣大學考生將跌破11萬人,較2011年高峰減少超過七成。47所國立大學將優先吸納生源,百餘所私立大學恐陷入「剩額廝殺」的結構性危機。「這不只是少子化,是整個高教生態系的改寫,」他說,「未來能存活的,是能創造需求、能被信任的大學。」
周一(11月10日)美股四大指數全漲,引領牛市的AI相關科技與晶片股表現尤其亮眼,輝達漲近6%、超微漲4.47%、美光漲6.46%、台積電ADR漲3.06%,帶動費半大漲3%、那指創下5月27日以來最大單日漲幅。周日晚間,參議院通過了是否推進一項撥款協議的程序性表決,就結束這場美國史上最長紀錄的政府停擺,邁出關鍵性的一步,使投資人的風險偏好為之大振。
台驊控股(2636)10月合併營收14.89億元,月減1.02%,年減30.39%;累計前10月合併營收為175.32億元,年減17.52%。面對關稅政策不穩多變、全球經濟需求疲軟及運價低檔的挑戰,台驊控股指出,在全球經濟下行壓力持續下,特別是美歐消費需求疲弱,加以貿易與關稅政策不確定性仍高,使景氣與貨量回升面臨挑戰。近期亞洲主要航線海運價格短期上行,反映船公司調整運力及市場供需結構階段性改善。整體而言,11月海運市場可能出現「運價短期回彈」情形,但能否轉化為貨量與營收成長仍待觀察。
投資人對於美國政府停擺可能即將結束的前景感到振奮,華爾街股市今天漲勢強勁,4大指數全面收高。美股道瓊指數上漲近400點,那斯達克指數與標準普爾500指數均創下5月以來最佳單日表現。台積電ADR收盤上漲3.06%,收295.27美元。
AI改變半導體生態發展,並且推升高階半導體設備需求蓬勃發展。從科林研發、科磊、ASML到台灣設備商的弘塑、漢唐與京鼎等業者的營運動能持續向上,目前都沒有淡旺季,凸顯市場熱度持續發酵。
主計總處10日公布薪資統計指出,由於半導體業景氣熱絡,推升1~9月平均月薪,以致同期間領不到平均月薪的人數占比升至69.77%,創歷年同期最高。另受美國對等關稅、全球產能過剩衝擊,部分傳統產業受僱人數已較去年同期下滑。
美國聯準會9月宣布重啟降息後,市場資金再度回流風險性資產,AI投資熱度延續,帶動全球科技產業進入新一輪成長週期。投信法人指出,AI正從技術突破走向實質應用,推升企業生產力並優化營運效率,長線投資潛力不容忽視。
聯強10月合併營收371億元,年增3%,創同期歷史新高,若以固定匯率計算則年成長9%,成長動能主要來自半導體及通訊業務。累計前十月合併營收3,221億元,年減8%。
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受惠於AI需求強勁帶動,晶片業者排隊搶產能,10月合併營收3,674.7億元,月增11%、年增16.9%,再度締造歷史新猷。法人看好,第四季營收有望優於財測高標334億美元水準。
碳纖維複合材料廠拓凱(4536)、零件廠智伸科(4551)、奈米及微米定位系統廠大銀微系統(4576)本業獲利、匯兌收益挹注,第三季獲利均優於去年同期。拓凱前三季賺逾一股本,智伸科前三季EPS為3.64元,大銀前三季EPS倍增至1.26元。
受惠燃料電池及散熱產品客戶需求強勁,高力前三季營收42.88億元、年增42.6%,每股純益5.62元,優於去年同期的5.56元,再創同期新高。高力自結10月營收6.73億元、年增94.5%,連續二個月突破6億元大關,再攀歷史單月新高。
無塵室機電整合廠聖暉*(5536)自結10月合併營收32.02億元、年增約18%,累計前十月合併營收337.07億元、年增43.60%,單月與累計營收均創同期新高。
南寶(4766)受惠產品組合優化與營運效率提升,第三季毛利率達33.9%,營業利益率16.3%,雙雙創下同期新高。第三季稅後純益5.99億元,EPS達4.97元;累計前三季稅後純益18.81億元、EPS達15.6元,遜於去年同期的16.91元。
大陸政策暖風引導下,半導體併購重組持續升溫。A股半導體分銷巨頭英唐智控最新公告指出,擬收購光隆集成100%股權及奧簡微電子80%股權,成為該公司向半導體IDM(整合元件製造)企業轉型的最新動作。